黑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自由的本质。根据黑格尔的观点,自由意识的辩证法演变贯穿于世界历史的进程之中。他依据自由实现程度的差异,对世界不同民族和文明区域的历史进行了层次划分。他的历史哲学与哲学史研究相互交织,揭示了自由与时间之间的永恒张力。将个体生命的日常时间经验理论化,并将其融入人类整体的世界历史之中,这是黑格尔批评孔子的深层逻辑,而孔子的中庸之道恰恰能够回应这一批评。中庸之道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实践智慧,体现了对生命自由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孔子对生命自由的独到见解。通过以中庸之道回应黑格尔对孔子的批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自由的内涵。
孔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仅想保护他,使其免于人们——甚至包括大部分汉学家——对他的庸俗化解读,而且于我而言,他“对我们是颇具启发意义的”。——卡尔·雅斯贝尔斯
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孔子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作为“中国道德理性”的代表,他曾是欧洲诸多启蒙思想家们的“启蒙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黑格尔对孔子的批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尽管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深邃,但他对孔子的独特贬抑却暴露出了值得反思和澄清的哲学问题。
在澄清黑格尔批评孔子的历史背景后,我们应着重揭示人的自由与其历史性存在之间的紧张关系。黑格尔自己也承认,这是意识运动中的永恒张力,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在时间之中的具体自由,是黑格尔必须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对于以有限方式存在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言,黑格尔的自由学说存在局限性,而孔子的“中庸之道”恰恰能够回应这一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