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山东曲阜孔庙拉开帷幕,主题为“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在大典的开城仪式上,一套气势磅礴、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天子长安”编钟震撼上演,其浑厚悠扬的声响为整个盛典奠定了庄重的文化基调,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这套“天子长安”编钟是由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教授耗时十年精心打造的杰作。编钟共由111枚钟组成,严格遵循周朝礼乐制度中“天子四面悬挂钟磬”的最高规格。整套编钟总长21.55米,高2.9米,总重达9.5吨,采用四组三层的悬挂方式,展现了古代礼乐文化的极致工艺。编钟上的铭文选自《诗经·周颂》与《诗经·大雅》,并复刻了周朝出土文物的纹饰,钟架立柱则以神兽“犼”为造型,充分展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制作工艺方面,“天子长安”编钟堪称古今结合的典范。它融合了传统失蜡浇铸技术和现代3D打印技术,音准达到了现代演奏标准,不仅能够演奏复杂曲目,还能与多种乐器完美合奏。这一创新成果在2023年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目前规模最大、音域最广的仿古青铜编钟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天子长安”编钟正式被收藏于曲阜孔庙金丝堂。此次在祭孔大典上的首次公开展演,不仅表达了对先师孔子的深切敬意,也象征着这套承载儒家文化的礼乐重器找到了精神的归属地。
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总导演周长征表示,开城仪式是整场祭典情感基调的“定音锤”,通过《金声玉振》等编钟乐舞的演绎,让千年儒家文化真正“活”起来,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文化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