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自主体系:传统继承与当代建构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全面指导。2022年4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全面指导。2022年4月...
中国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人一直以来的期待。但传统文化是个庞杂的范畴,以前并不这样笼统标称,而是研究哪一部分就用这一部分的内涵加以标称。如经济史、政治史、法律史、宗教史、哲学史、艺术史、文学史等,都是研究历史文化的一...
近代以来,若论对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论”最为重视的哲学家,无疑首推熊十力。熊十力极其强调“体用”问题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难言哉体用也!哲学所穷究者,唯此一根本问题,哲学家于此未了,虽著书极多,能自持一派之论,终与真理无干。”但不得不说...
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在中华文明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
庄子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庄子·人间世》)。父子之亲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主体间事实,存在于有血亲(或者类血亲)传递关系诸人之间的心智情感联结中。如何处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血亲伦理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人伦生活的核心主题,...
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可以截然不同。伏尔泰赞扬中国,说中国人具有完备的道德学说,它居于各门科学的首位。还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莱布尼茨也说,“在我看来,我们目前已处于道德沦落难以自拔之境,我甚至认为必须请中国派遣人员,前来...
摘要: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通起来,意...
清 康涛《孟母教子图》 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热度不减,社会上、学校里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在如何理解传统、如何理解儒学、如何理解孔孟等方面,却是分歧越来越大,争论越来越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关注:在传统社会,孟子被尊奉为“亚圣”,...
谈到儒学作为哲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不能不从回顾上个世纪儒家哲学在其发展期对历史使命的认识与承担说起。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遇到的挑战,实际上是整个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造成的挑战,儒家的回应也不能不是对这个宏观的文化挑战的回应。上...
儒者群体的诞生,甚至儒的概念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如何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件。儒家学派的起源由来已久,并非等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振臂一呼就能够立马产生出来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儒者,但绝不是第一个儒者,孔子还不能是商周中国之儒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