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
new
河洛民本思想:程颐执政理念的现代治理启示
北宋思想家、洛阳人程颐先生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源于此句的“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并在……
《论语》"事君"诠释:经典解释的时代张力
《论语》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作为一本被认为忠实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历代儒家文人对它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考证、解释。中国古代……
《入蜀记》创作动机:陆游游记文学的文化密码
陆游(1125—1210年)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二年(1166年)他因有人进言说他“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卷三九五),……
舒婷玉:以“和合”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
黄玉顺:情本易学 ——《周易》的“情感儒学”诠释
【提要】“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之为“情本易学”,即以“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于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出发,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
跟着越南网红学霸学中文:TikTok爆火的中文学习法大公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文的魅力不再局限于中国的边境,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开始学习这门充满挑战与乐趣的语言。近期,一位来自越南的网红学霸通过TikTok平台,以……
纪莺莺:“认识实践”抑或“生活实践”?——读《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
《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罗祎楠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在《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以下简称《反求诸己》)一书……
王杰:宋吕本中的《官箴》
《官箴》是中国古代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一卷,33条,作者为宋人吕本中。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
编者按:2013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海上儒林——《何谓普世?谁之价值?》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当代儒家学者上海论坛”召开。会……
梁涛:实行仁政,就可以天下无敌
一
孟子离开滕国后,“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滕文公下》),带着弟子浩浩荡荡前往魏国。由于在滕国推行仁政,又被滕文公拜为导师,此时的……
顾农:柳宗元的咏史诗
我国历史悠久,载籍丰富,诗人们也喜欢咏史。东晋、刘宋间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三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柳宗元非常仰慕陶渊明,于是也写了三……
杨国荣:中国哲学中的王阳明心学
摘要:王阳明的心学涉及“心与物”“心与理”“心与事”“致良知”以及“本体与工夫”等多重方面。在心物关系上,王阳明认为“意之所在便是物”,其含义不在于以人的意……
王学典:儒学的社会科学属性与现代转化
10月19日至22日,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文史哲》名誉……
陈彩芹:孔庙奎文阁 文脉悠长话自信
孔庙奎文阁
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奎文阁高耸独立,如同阅历丰富的历史老人,诉说着古今的沧桑巨变。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
杨朝明:以“第二个结合”开辟文化“两创”新境界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也是文明绵延繁盛的不竭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有赖于充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力、……
李宗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
王杰:从“财富之道”悟“为官之德”——评《财富之道儒家说》
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某些人眼中,做官便是通往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恰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
张志忠:当代文学进程中的仁爱之心与义利之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语境下,儒家文化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向今日世界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显示其所蕴……
邢哲夫:孔子动心之后
众所周知,孔子是传统政治秩序的捍卫者和改良者,反对犯上作乱、臣子不臣。但是在《论语·阳货》篇中,有几章孔子与犯上作乱者关系暧昧甚至愿意合作的记录……
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与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毛泽东诗词的精髓,如一根红线贯穿其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已经转化为赋有价值形式的文化符……
郭齐勇:近50年中国哲学史研究涌现的新议题和新贡献
【导读】1982年衡阳召开“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郭齐勇和学长、同学随着导师萧萐父前往,亦随师拜访张岱年、石峻、任继愈、冯契等老先生、老前辈,并结识……
魏衍华 韦英:《孔子家语》与新时代“论语学”的建构
摘要:《孔子家语》《论语》皆为孔门后学整理“孔子遗说”后的材料。《论语》是“孔子遗说”中“正实而切事”者,是孔子“遗言”的选编;《孔子家语》是其余材料的……
孔德立:思想史视阈中的孔子仁学
摘要: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孔子基于对春秋时期礼的思考而创立仁学。春秋霸政时期的贵族之礼,已经在西周时期的礼之中有所体现。孔子评价管仲“如其仁”,是……
孔丽: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华夏大地等美誉。“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
任文利:推原治道——程伊川《尧典》解引义
内容提要:程伊川《尧典》解是其《书解》中比较完备的篇章。伊川认为,“治道”之成始于尧。其根本即在于尧之治理本于客观法度,由此形成的典常、法则足以垂……
刘光胜:新见文献视野下的“文王演《周易》”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文王是易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文王演《周易》”是否确有其事,以及推演易学的具体内容,向来是学界辩难的焦点所在。
……
孔德立:管仲之仁与诸夏之礼 ——从春秋霸政看孔子仁学的来源
“仁”作为儒学的核心价值,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孟子引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以行仁作为人道的必然选……
朱康有:“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摘要]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现代化之路,使传统形态的中华文明跃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阶段。“第二个结合”在……
朱康有:倾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区
新时代,济宁市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重大方针、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上,走在了前列。
……
李世高:《礼记》丧礼中的情和理
在《礼记》文本里,丧礼和祭礼是谈得最多的,而两者之中,又以谈丧礼的篇目和内容居多。《檀弓上》《檀弓下》《丧服》《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