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共 61 篇文章

标签:大学

儒学知性安顿:名实之辩的现代认识论价值

  摘要:传统儒学若要在现代社会开出新的境地,就必须对儒学能否容纳科学的问题予以积极回应。目前为止,对此问题思考得最为深刻的依然是牟宗三。牟氏提出“坎陷论”,将科学与儒学的关系理解为如何在儒学的架构中为“知性”安排一个恰当位置的问题。此论诚...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个体价值的重构路径_儒读汇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个体价值的重构路径

  我们正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必然要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体,也必然要研究儒学的现代化问题。   一、儒家是一种集体主义吗?   学界和社会上流行的看法是,...

河洛民本思想:程颐执政理念的现代治理启示

  北宋思想家、洛阳人程颐先生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源于此句的“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作了发挥。比如,他讲...

《论语》"事君"诠释:经典解释的时代张力

  《论语》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作为一本被认为忠实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历代儒家文人对它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考证、解释。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通过解释发展思想。《论语》成书之后,历代儒家对它的梳理、...

纪莺莺:“认识实践”抑或“生活实践”?——读《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_儒读汇

纪莺莺:“认识实践”抑或“生活实践”?——读《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

《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罗祎楠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在《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以下简称《反求诸己》)一书的结语中,作者罗祎楠自陈“这本小书是我在博士毕业后人生体会与学术思考的一些呈现”,...

王杰:宋吕本中的《官箴》

  《官箴》是中国古代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一卷,33条,作者为宋人吕本中。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   吕本中(108...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

  编者按:2013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海上儒林——《何谓普世?谁之价值?》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当代儒家学者上海论坛”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就《何谓普世?谁之价值?》进行了讨论,更深入到该书所涉及的重大命题中,...

梁涛:实行仁政,就可以天下无敌_儒读汇

梁涛:实行仁政,就可以天下无敌

一    孟子离开滕国后,“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滕文公下》),带着弟子浩浩荡荡前往魏国。由于在滕国推行仁政,又被滕文公拜为导师,此时的孟子已非当年可比,连弟子都怀疑如此排场是否有点过分。孟子却不这样认为,要想推行仁政...

顾农:柳宗元的咏史诗

  我国历史悠久,载籍丰富,诗人们也喜欢咏史。东晋、刘宋间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三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柳宗元非常仰慕陶渊明,于是也写了三首,而略有变通:西汉名人疏广和他的侄子疏受乃是以要求提前退休著名的,柳宗元的处境、思想与此全...

杨国荣:中国哲学中的王阳明心学

  摘要:王阳明的心学涉及“心与物”“心与理”“心与事”“致良知”以及“本体与工夫”等多重方面。在心物关系上,王阳明认为“意之所在便是物”,其含义不在于以人的意识或心体在时空中构造世界,而是通过心体的外化活动(心的意向性活动)来赋予相关对象...

陈彩芹:孔庙奎文阁 文脉悠长话自信_儒读汇

陈彩芹:孔庙奎文阁 文脉悠长话自信

孔庙奎文阁   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奎文阁高耸独立,如同阅历丰富的历史老人,诉说着古今的沧桑巨变。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以其藏书之丰富、建筑之独特、文脉之悠长而声名远扬,是国内为数不多且...

李宗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

王杰:从“财富之道”悟“为官之德”——评《财富之道儒家说》

  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某些人眼中,做官便是通往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恰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受畸形财富观念影响的贪官污吏,将个人的“升官”与“发财”绑在一起,以传统...

邢哲夫:孔子动心之后_儒读汇

邢哲夫:孔子动心之后

  众所周知,孔子是传统政治秩序的捍卫者和改良者,反对犯上作乱、臣子不臣。但是在《论语·阳货》篇中,有几章孔子与犯上作乱者关系暧昧甚至愿意合作的记录,令历代学者头疼不已、聚讼纷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论语》“欲仕三章”及解释   我们先看...

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与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毛泽东诗词的精髓,如一根红线贯穿其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已经转化为赋有价值形式的文化符号,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有...

孔德立:思想史视阈中的孔子仁学

  摘要: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孔子基于对春秋时期礼的思考而创立仁学。春秋霸政时期的贵族之礼,已经在西周时期的礼之中有所体现。孔子评价管仲“如其仁”,是对霸政时期贵族君子捍卫诸夏共同体的肯定。霸政之后,大夫专权,礼从形式到内涵均遭遇困境。孔子...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