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共 61 篇文章

标签:孔子学院

传统文化生命力激活:创造性转化的实施路径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

儒家诚意说新解:康德哲学视域下的独知理论

  邓晓芒立足康德的道德哲学对儒家伦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根本批判。在他看来,儒家的伦理道德根子处有一种结构性伪善,使其道德乃至政治诉求上虽然反对“乡愿”,但终究无法摆脱乡愿的结局。他也注意到了儒家诚意的修身工夫。但他指出,人对自己的内心状态的...

孔庙祭祀文化意蕴:礼制传统的现代传承

  清初大儒顾亭林在《日知录》中说:“古人每事必祭其始之人,耕之祭先农也,桑之祭先蚕也,学之祭先师也,一也。”指出了孔庙祭祀所体现的文化根据。但其说也仅仅道出了部分内涵。绵延两千余年的孔庙祭祀,作为中国文化史上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中所...

曲阜碑刻文献研究:儒家文化考古新发现解读_儒读汇

曲阜碑刻文献研究:儒家文化考古新发现解读

  作为孔子的故乡,“东方圣城”曲阜在千百年郁郁文气的洗礼中,留存了诸多与孔子相关的文物和遗迹。孔庙、孔林、孔府、少昊陵、周公庙、尼山、颜庙等处,至今尚存有不少与孔子、与儒学相关的碑碣石刻。由于孔子及孔子之道对于传统中国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

河洛民本思想:程颐执政理念的现代治理启示

  北宋思想家、洛阳人程颐先生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源于此句的“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作了发挥。比如,他讲...

中华文明统一性: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中华文明的特性作了精辟的总结,明确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华文明特性第一次完整表述,是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进程和历史经验所作的科学总结。进行了...

传统文化科学态度: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和传承的一切文化的总和,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既有精华的、优秀的、有益的部分,也有糟粕的、腐朽的、有害的因素。   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就要坚持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的态度。“去粗取精”就是坚持批判继承、辩证发展...

汤一介思想研究:中国哲学深度发掘的典范

  汤一介的“自主性”学术生涯,或可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在我国经济复苏和重新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成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认识生发出不同文化观和问题意识。比较有影响的包括西体中用论、西化派等...

心学解经方法论:王阳明经典诠释思想研究

  摘要:王阳明的“心学解经学”奠基于他的“心即理”的哲学观,以及六经乃“吾心之记籍”的经学观,其解经学反对像朱子那样在解释“文义”上用功,而代之以在“心体”上体当,认为凡“解书不通”“只要解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经典可以随心所欲地被重新解...

曾振宇: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

  摘要:孔子之“仁”具有不可言说性。在人类用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中,“目之”与“默识”蕴含直觉体悟和信仰的成分。知性认识无法达到对本体的观念性把握,直觉体悟和信仰是接近本体的有效路径。仁内在于人性,具有先在性,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普遍本质...

杜泽逊:给青年历史学家的几点建议

  今天到会的各位青年历史学家,都是学术才俊,都是新老朋友,孙齐同志要我说几句话,我想在这个场合就说几句真话。   第一,重申“三根柱子”理论。我有一次去台湾开会,林庆彰先生派三位弟子采访我,我提出“三根柱子支撑一个学者”的观点。三根柱子,...

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_儒读汇

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抄本庄子注内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经久不衰。直至近代,中华文明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全方位超越中国的西方文明,使得中国人发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悲叹。于是,为了寻求富强御辱...

陈来:对黄勇新书《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的讨论

  首先,对黄勇教授这本新书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对复旦哲学学院中哲丛书的第一本力作问世表示祝贺!黄勇教授着眼于当代美德伦理学这个体系遭遇到的问题,即其内部缺陷,并谋求用儒家伦理学的资源来加以解决,来完善这个体系。他的著作总体上非常有...

杨朝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我们应当...

陈来:朱子《仁说》与道学话语

  朱子的《仁说》,近人陈荣捷、牟宗三以及日本、美国学者都曾做过不同方面的研究。其实,在哲学史的意义上说,《仁说》并不是朱子最重要的论著,《仁说》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于《太极解义》《西铭解义》与《四书章句集注》,尚不可相比。而就朱子思想的发展...

刘余莉: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历史研究》中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提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的文化将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   ...

陈 瑞:《墨子》中的平民文化思想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涵盖学科广泛、文化底蕴深厚的综合性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墨子,名翟,是先秦时代继孔子后活跃于中华大地上的又一位文化巨擘。墨子思想博大精深,由其创立的墨学是先秦显学之一,《韩非子·显学》评价...

朱康有:中华传统科技与创新思维

  【摘要】饱含人文价值属性的中国古代科技,塑造了“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启发我们未来更好地把握“守正创新”的科技发展前提和方向。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中的独特思维方法,如实践理性、直觉和灵感、类比和意象等,显示出强大的创造性特征,对今天...

邢广程: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统一性和包容性

  6月2日,我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作为代表作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十分丰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中华文明具有...

吴中胜:陶渊明的内修与自得_儒读汇

吴中胜:陶渊明的内修与自得

  陶渊明是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关于其诗文的研究也很多,本文主要讲陶渊明的内修与自得。   为己之学   南朝文学家萧统说:“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不忮不求”,他不是一个“自衒自媒”之...

杨朝明:以“礼”行礼 滋润心灵

  从礼俗到礼仪,再到礼义,春节各种节庆习俗,集聚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我们需要温故知新,返本开新,正确认识和理解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意义,挖掘其丰富文化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以“礼”行礼,将礼的真精神切实贯穿于具体施行中,形成尊道德...

华建新:妙合神离,生命价值的深度阐释——读《泰州王门思想研究》_儒读汇

华建新:妙合神离,生命价值的深度阐释——读《泰州王门思想研究》

  自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泰州学案”以降,对泰州王艮一脉学术思想的研究绵延不绝、波澜迭起。及至近现代,梁启超在《明儒学案节本》眉批中首提“泰州学派”这一概念后,于是乎以“泰州学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活动持续不绝、论著数量可观...

付桂生:青春化探索为戏曲传承提供新思路

  日前,全本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清华大学,完成了她生命历程的第500场演出。20年前,作家白先勇敏锐地觉察到青年观众之于昆曲传承的重要性,提出“我的昆曲是给二十一世纪的观众看的”。如今,更多的戏曲剧目以青春化的呈现破圈,欣赏、传播戏曲也成...

姚海涛:孔子“同问不同答”的启示_儒读汇

姚海涛:孔子“同问不同答”的启示

  作为中华文化绝佳代表的孔子有着多重身份,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今人讲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无论是其光辉博大的思想,还是其高尚的精神品格,都值得后人学习。在众多身份之中,孔子作为教师的这一身份深入人心。孔子在春秋...

马小菲: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和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诉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正确认识中华文明这一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和平性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发展,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