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复兴
thumbnail

和合学新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

  “和合”,简言之,即和平、合作。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国语·郑语》:“商契能合和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三国时韦昭注:“保,养也。五教:父义、母慈、兄友……
thumbnail

汤一介思想研究:中国哲学深度发掘的典范

  汤一介的“自主性”学术生涯,或可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在我国经济复苏和重新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成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中……
thumbnail

儒学创新路径:回应时代问题的阐释方法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通过对话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其中的儒学“登峰”研究,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智慧,提升儒家文……
thumbnail

黄玉顺:“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道路”问题的 儒家正义论思考

  【摘要】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本义是指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第一种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是一种特殊主义的叙事,而是普遍……
thumbnail

王伟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
thumbnail

王杰:养成好学乐学的自觉

  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与他的学生谈论学习时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大意是说,我并不是一出生就什么……
thumbnail

单继刚 :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算“优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东西。然而,站在不同的立场,关于优秀的看法,会大不相同。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thumbnail

陈来:朱子《仁说》与道学话语

  朱子的《仁说》,近人陈荣捷、牟宗三以及日本、美国学者都曾做过不同方面的研究。其实,在哲学史的意义上说,《仁说》并不是朱子最重要的论著,《仁说》所……
thumbnail

俞荣根:中国古代是“礼法体制”

  长期以来,我们将中国古代法归结为“律令体制”,也以此为基点论说中华法系。但若说中国古代法、中华法系就是“律令法”、是“律令体制”,那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thumbnail

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时代意义

从“两个结合”角度看,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很多契合处 ——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时代意义   中华文明的宇宙观体现为一种有机的整体,古代先贤将……
thumbnail

陈来: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浸润和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
thumbnail

康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发展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发展两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是传统文化真正走向现代化……
thumbnail

刘金祥:中华文化中的“以黄为尊”传统

  色彩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颜色观念本质上是一个从属文化观念,不同色彩代表和诠释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意蕴。在悠久绵长的中国传统……
thumbnail

黄玉顺 :唯天为大 孔子“天教”略论

  【摘要】在孔子心目中,天具有神格性,即具有智能、情感与意志;天具有终极创生性,人与万物都是“天生”的,创生的方式就是“天命”。因此,天是万有之有、众……
thumbnail

吴中胜:陶渊明的内修与自得

  陶渊明是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关于其诗文的研究也很多,本文主要讲陶渊明的内修与自得。   为己之学   南朝文学家萧统说:“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
thumbnail

王俊:将学问与全部生命结合 ——哲学家牟宗三的治学之道

  牟宗三(1909—1995年),字离中,山东栖霞人,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新儒学八大家”之一。牟宗三治学,目的在于“点醒人的真实生命,……
thumbnail

郭齐勇:倪培民教授《儒家功夫哲学论》读后

  倪培民先生几乎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潜心钻研儒家功夫哲学,给中国与国际哲学界贡献了这一佳构,我在此表示敬重与贺忱!是书由商务印书馆于2022年10月出版。 ……
thumbnail

曹海东:学术札记与中国古代学术

札记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著述形式,又称杂识、杂录、笔记、笔谈、丛谈、随笔、随录、漫录等,今人常以“笔记”一名统之。古代札记的内容涉及广泛,包罗宏富,……
thumbnail

上官茂峰:浓缩孔子一生的“连环画”

  《圣迹图》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生颇为坎坷,政治上并不得意,以“仁政德治、克己复礼”的主张游说诸侯,……
thumbnail

唐文明:论孔子律法——以《孝经》五刑章为中心的讨论

  摘要:通过对《孝经》五刑章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呈现孔子的律法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首先,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迁善之心;其次,孝是……
thumbnail

李清良:国学与中国之道

  摘要:目前学界关于“国学”学科的设置与建设之所以存在较大争议,关键就在于对当代中国所需“国学”的实质缺乏共识。其实“国学”热的兴起和持续升温已可表明,……
thumbnail

李宗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
thumbnail

张小霞:朱熹哲学中的人与宇宙

  宋人所建立的世界观对中国近世的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性的体系是由朱熹完成的。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带来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认为自然与人……
thumbnail

景海峰:亲亲之感与同类相感——从《孟子》看情感儒学的分疏问题

  近代以来的哲学,都是在科学理性的大背景下建构起来的。而蒙培元先生的学说,学界一般将之归结为“情感儒学”,或者再延伸一点称之为“情感哲学”,以“情感”作……
thumbnail

刘强:我所理解的孔子、《论语》和儒学

  一、重新发现孔子   之所以说“重新发现”,是因为耳熟能详,自以为不用发现——我们都自以为认识了孔子,看清了孔子,理解了孔子。其实,哪怕天天读《论语……
thumbnail

任俊华 郭子一: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

  儒家诸多经典阐释了“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其中,《中庸》阐释得最为明确详实。《中庸》释“执两用中”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
thumbnail

丁为祥:《大学》及其“大学之道”之所从来——《大学》精读导言之一

    《大学》作为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同时也是朱子所选编的《四书集注》中的第一篇,因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大学》又……
thumbnail

武宁:从“孔子的时代”到“时代的孔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曲阜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研究孔子和儒……
thumbnail

何世龙: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年模式”

  “新年”是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时间概念,蕴含着人类面向未来的智慧,传递着辞旧迎新的精神传统。每一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新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新……
thumbnail

何青翰:儒家“均平”理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德尺度

  摘要:以“井田”制为根据,中国古代“均平”理想蕴含着“制民之产”“守望相助”等深刻的思想见识,直接影响了先秦以来中国的政治实践,尤其是土地制度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