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文明:圣王史识中的绝对民主制时代
张灏断言,中国现代政治思想的共同底色是乌托邦主义。在《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这篇长文的一开始,他说:“乌托邦意识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之间是相当的普遍,它在20世纪中国主要思想流派中亦有重要地位。”[1]就其所涉及的思潮而言,张灏关...

儒读汇
张灏断言,中国现代政治思想的共同底色是乌托邦主义。在《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这篇长文的一开始,他说:“乌托邦意识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之间是相当的普遍,它在20世纪中国主要思想流派中亦有重要地位。”[1]就其所涉及的思潮而言,张灏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察、思考问题往往是从人入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其根本特点就是看一切问题都和人联系在一起,都要思考它对人有何教益。 从这个角度看读书,就要做到活读书、读活书,通过读书来拓展知识、学习技能,通过读书来明白事理、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并强调这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随着《四书》在儒家经典谱系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元代儒学面临着如何摆正《四书》与《六经》两套经典系统关系的新问题。陈栎通过寻找《尚书》与《四书》文本间的关联,挖掘两者在性、理、敬、知、行等核心范畴上的相通性,提出“《四书》之宗祖,往...
内容摘要:荀子的“性恶”论需要面对一个悖论:人类若无善因,“善”如何可伪呢?这个悖论涉及到荀子“性恶”论中“善”的起源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界提出了“心善”、“性善”、“伪善”(人为善)三种解释方案,分别对应于荀子人性论的三种解读:“性...

经典原文 《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且持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令人瞩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新著《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一书,从多维度视角,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哲...
摘 要:政治哲学主要探究的是政治的本质问题和价值问题。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即“正政”思想。孔子认为,政治的本质是“正”,是端正、规范,强调道德规范。“正”的主要内容有正身、正心、正己。正政包含三方面:...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考古发掘确认,临沂毛官庄遗址是目前沂沭河流域发现的第一座龙山文化城址。 据悉,毛官庄遗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毛官庄东北,原为连绵的土岭,平面略呈椭圆形,面积约14.8万平方米。为配合临滕高...
数千年来,孟母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对于当代的家风建设,特别是廉洁道德家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孟母教子”的丰富内涵 历史文献记载,孟母教子的故事大约在孟子去世不久就已经产生。荀子文章中有“孟子恶败而出妻”(《...
【编者按】专著《易经古歌考释》及“绪论”:完稿于1993年10月;巴蜀书社1995年3月第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修订本。 《周易》是现存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古人奉为“六经之首”。两千多年来,对它的诠释一直是文化研究的热点。...
古人认为诸子学说各有其核心观念,但用一二字统摄一家学说往往会以偏概全。古人何以喜用一二字概括一家之学?首先,当然可说是行文简洁的要求;其次,古人认为诸子之学是“道术为天下裂”的结果。《庄子·天下篇》就说,“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
儒家文化为礼乐文化,礼乐相须为用,缺一不可。秦火后《乐经》失传,所幸《乐记》犹见存。“记”以解释、阐发经义为宗旨,故《乐经》之大旨、学理,可借此得其大要。《乐记》作者,旧说为公孙尼子,然近代学界多不之信,异说纷如。今由郭店楚简出,公孙尼...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谈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特性时,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首先说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出自孔子之口,见于《孔子家语》...
燕王哙让国与齐宣王出兵,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对孟子的事业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 宣王在出兵燕国前,曾派人私下请教孟子的意见。《孟子·公孙丑下》4.8章: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回答了新时代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
经过佛教的探索与实践,“体用”思维在唐宋之际已非常成熟。当宋儒出来复兴儒学、开创新的哲学范式时,他们已能熟稔地把握传统“本末”思维的理论困难和当时“体用”思维的致思取向。尤其是作为理学开拓者、奠基者的“北宋五子”,都自觉不自觉地对“体用...
今人读书学习,似乎是一种苦差事。古人为学却不然。儒家为学之道,讲究学而能乐。这个“乐学”的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教育的本质,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谈到儒家的乐学教育,我想从《论语》首章讲起,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摘要:孔子以天下施行“仁道”作为自己毕生的最高追求目标,以身心健康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以礼义为核心,以整体养生的方法调理和养护身心健康,成为了当时的寿星。其整体养生智慧是中华养生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孔子整体养生...
在新时代十年文化繁荣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将文化自信自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与应有...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对于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
摘要:在秦律中,“君子”为法律身份。秦律对“君子”监督管理力役、徒卒、戍者的责任及其若令史守官啬夫、其子备员县小佐等权利作了具体规定。史传所见两汉士君子的吏任多以县乡啬夫起家,这与秦简《置吏律》的规定基本一致。两汉察举制与太学制以郡国为...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今本《易传》中的《系辞传》 今本《易传》共七篇,《系辞传》是《易传》七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彖传》《象传》《系辞传》均是分为两部分,故在七篇的基础上增加三篇,汉代人将其统称为《十翼》。然而这《十翼》的篇章与篇章之间,无论是写作...
摘要:最近二十多年来围绕中国哲学合法性的争论,背后反映的是当代中国学统重建的范式困境,以及当代中国学人的精神贫困。中国传统学问中被当成哲学的一些成分(如儒学),从形态上更接近于宗教,而非哲学。因此,从“是哲学”的角度为中国传统哲学合法性...
瘦竹: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谈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为什么会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与您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什么联系? 刘强:最早是在2006年夏天。当时鲍鹏山教授找到我,希望一起做少儿传统文化经典的课外教育。...
熟人与陌生人的区分,现在已成为伦理领域所关注的问题。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一看法渐渐成为考察传统伦理的出发点,而熟人与陌生人,则构成了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不同对象。 这里,首先需要对所...
人禽之辨构成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文明论现象,在各大文明中都可以看到对人与动物进行区分的思辨与话语。在什么意义上人禽之辨成为一个哲学问题?其目的何在?作为一种文明论现象, 其文明论后果如何?我们可以道家哲学为视域,重思这些问题。 人禽之辨...
以文明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把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从哲学的视域看,文明既是指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人类文化创造成果的总和。具体而言,文明不仅有其外在的、物质层面的多重体现,而且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