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顺:从“生生何谓”到“生生何为”——《系辞传》“生生”的原初观念与当代转化
【提要】讨论“生生”观念,不能脱离其原初文献依据,即它在《系辞传》中的原初涵义,亦即“生生何谓”的问题。然后才是“生生何为”的问题,即“生生”观念在当代哲学语境下转化的可能。就其原初涵义来看,“生生”观念乃基于“生”观念,而“生”是说的...
【提要】讨论“生生”观念,不能脱离其原初文献依据,即它在《系辞传》中的原初涵义,亦即“生生何谓”的问题。然后才是“生生何为”的问题,即“生生”观念在当代哲学语境下转化的可能。就其原初涵义来看,“生生”观念乃基于“生”观念,而“生”是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选拔和举荐官员上,也很有特色,实行“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 “四科取士”是指汉代选拔官吏的四种科目。据《后汉书·百官志·太尉·掾史...
“弦歌”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歌唱形式。“弦”是指琴瑟类丝弦乐器,在弦乐器的伴奏下歌唱即为“弦歌”。《周礼·春官·小师》说:“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郑玄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贾公彦疏曰:“工歌诗,依琴瑟而咏...
最近,纪录片《寻齐记》在央视播出,齐文化再度引起关注。作为齐文化的核心区、齐国故都所在地,淄博对齐文化的发扬光大,无疑肩负着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今天,应如何认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如何...
(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儒商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1、提出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作为中华文化...
生态危机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使人们明确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共同合作才能使自身生存得以持续。 环境、气候、生态成为人类生存的问题,是几百年来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是近代西方文明推动工业发展的结果。从思想文化上看,近代西方把自然看...
弹指挥间,我踏入北京大学已有70个年头,在北京大学执教65年。 回想起1955年初到北大报到时,校园道路两旁摆放着迎新的桌子,每张桌前都立着醒目的大标语牌:“欢迎你,未来的物理学家!”“欢迎你,未来的经济学家!”“欢迎你,未来的哲学...
摘要:儒家常常根据人性情势、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社会状况等构想道德规范,由此阐发了极为丰富的道德规范学说。儒家阐释的道德规范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由道德范畴所彰显出来的道德规范,二是由道德判断所体现的道德规范,三是由“礼...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 “爱子,教之以义方”一语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公子...
文明观是指人们对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的观点和态度,是对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关系如何、人类文明走向何方等问题的解答。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世界现代化大潮,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形成的文明观,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平等、互鉴、对话、包...
孔子除了是伟大的教育家之外,也当过鲁国最高司法官员大司寇,他在法律专业上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老夫子说自己听讼判案的能力和一般人没有太大区别,就是按照普通人的观念来断案,他的理想就是没有...
中国文化是崇尚“和谐”的文明体系。和谐与中和的思想观念,可以上溯到非常遥远的上古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基因。中国文明在其发轫处,便体现了浓厚的“中”与“和”的智慧。比如《尚书》《周易》等先孔子时代的元典,都十分强调这一思想。这种“贵和...
为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协作、推动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3月20日,2025年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各位同道,下午好!洙泗书院对于《论语》的这种讲法和形式,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我本人也是如此。大家读《里仁》,能否想到这样的问题,即大家为什么对《论语》的这一篇格外重视、最为重视。 疑古思潮盛行时期,很多人怀疑《论语》的真实性,认为...
翟理斯的英文版《庄子》,Forgotten Books,2015年再版。 在世界最大的读者平台Goodreads上,一位署名Patrick的读者写道:“我花了6个月时间读这本书,把它放在身边,晚上失眠,早晨沉思,是我一生中最狂野的经历之...
谷歌安卓开发策略或将调整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称谷歌有意终止安卓的开源策略,此举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变化是否标志着开源精神的某种倒退?又将对各方产生怎样的影响? 短期影响可控 来自荣耀、OPPO和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的代...
《俄国思想史: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波]安杰伊·瓦利茨基著,刘文飞译,译林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576页,128.00元 波兰历史学家瓦利茨基的《俄国思想史》,早已享誉国际社会。这不是一部哲学史,而是一部内容庞杂的思想史,囊括...
“崇德”和“尊法”凝聚着我国古人的经验智慧,在传统的国家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崇德尊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植于百姓大众心中,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为世界的社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崇德是国家治理、个人修身的基础 ...
“天下为公”最早出自《礼记·礼运》,描绘了一个选贤任能、没有纷争、各得其所的大同世界。正如《礼运》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作为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为政以德”深刻影响了历代执政者的治国理政实践。 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郭齐勇日前接受中新社“...
摘 要:近四十年来,齐鲁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齐鲁文化究竟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相加的集合概念,还是自身统一的非集合概念?齐鲁文化在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中处于什么地位?这些问题都有...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人们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提升国民道德素质、推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这些年,山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许多新的开拓性举措,极大提升了在建设儒学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凝结着古人...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个层面,或者说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中国人称之为“艺”和“道”。《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具”的“器”,就是具体可见、可操作的“艺”。在中国文化中,这两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家训家教家风历史文化资源的赓续弘扬,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再次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摘要:诚、明是《中庸》修养论和境界论的核心概念。可是,诚、明到底什么含义、“自明诚,谓之教”和“致曲”如何理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尝试以先秦经典中出现的诚、明为根据,指出诚既是真实无欺的存在状态,也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修身方法;明的初始含义...
《诗经》所载乐歌,本为两周礼仪的用乐与歌舞的歌词,要对其诗义进行清晰的解读,需要回到历史现场,结合两周礼乐制度,从礼义、乐义对其施用场景进行还原,方才能够理解诗之本义。受长期的经学阐释遮蔽,《诗经》中诸多诗篇的礼义、乐义被曲解,这就需要...
2022年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方朝晖教授出版《中学与西学》(中央编译出版社)。以五十余万字纵论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大问题,引发学界关注。夏末,方教授来沪探师访友,与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余治平教授以“中西之学”为题做学术“清谈”。华东师范大学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