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读汇|儒学经典文化解析,广东儒家文化旅游指南儒读汇|儒学经典文化解析,广东儒家文化旅游指南儒读汇

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最新发布 第35页

陈来:儒家与基督教的核心价值及当代意义

  关于孔子与耶稣的核心价值,我的体会是这样的,从他们本身的教义来看,代表孔子的就是论语,代表耶稣的就是福音书。我们今天看他们的核心价值之间的比较,应该有一个文明对话的背景,文明对话的意识。   从这个背景看,孔子有四个观念作为他的核心价值...

武勇:雁门关与民族交流融合_儒读汇

武勇:雁门关与民族交流融合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雁门关所在的三晋地区一直是中原民族同北方各少数民族频繁交往、交流与融合的大舞台。春秋后期,雁门关一带成为晋国北陲。之后的数千年,北方各民族从蒙古大草原相继南徙,雁门关便成为各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见证者。而这一边塞重地的开...

曾振宇:“慎终追远”及其现代价值

  “慎终追远”是中华传统美德。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慎重举行逝者的丧礼,按时举行祭礼追思祖先,社会风俗道德一定可以归于淳朴厚道。当代慎终追远传统面临何种困境,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践行这一传统,不仅是弥合中老年人和...

王曰美: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创立于中国的儒学,伴随着文明的传播,影响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中国的周边国家,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特征的“东亚儒教文化圈”。“从东亚文化的特质来看,中国儒学的原创性决定了它只能是中国的儒学,传播到日本和韩国的儒学在与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

黄玉顺:本体与超越|生活儒学的本体论问题

  【提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解构本体论”成为强大的“哲学”思潮;然而,本体论恰恰是“哲学”的核心。本体论的必要性在于:人类关于一切存在者之存在的所有观念必定是一个有序的层级性的整体,它必定有一个塔尖,此即所谓“本体”;否则,人类的观念...

杨国荣: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哲学的东渐及中西哲学的相遇,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接触与互动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现象。以此为背景,中国哲学也开始获得世界性维度。世界哲学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理解。将哲学理解为“世界哲学”,首先与历史已成为世界的历史这一更...

黄玉顺:论自由与正义

  【提要】贡斯当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区分,逻辑地蕴含着作为上位概念的普遍“自由”概念,其内涵是:个人的意志行为在正义的社会规范内不受他人干预。按照这个普遍概念,孔子具有自己的自由观念。这种观念不是境界论的自由观,而是人性论的自...

黄玉顺:国人亟需“文化反省”——论“文化”及“文化儒学”

  【摘要】鉴于目前出现的某种原教旨主义的、抗拒现代化的文化思潮,国人亟需文化反省,以便建构现代化的新文化。汉语“文化”之“化”,古指人之存在状态的转化;而“文”,与“质”或“素”相对,古指礼乐文明,尤指礼,即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文化”意指...

陈来:“礼”的精神与世界城市_儒读汇

陈来:“礼”的精神与世界城市

  一、礼是一套规则体系,也是古代中国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它对现代社会是否有意义,或有何意义?至少在多元文化成为潮流的当今世界,值得深入探讨。应该说,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在商业冲动笼罩世界、市场法则支配全球的21世纪,仅仅依靠法律和民主...

黄玉顺:由善而美 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汉字“美”的字源学考察

  【提要】美学意识并不是审美意识,而是对审美的反思。因此,中国美学意识的诞生的标志是“美”这个词语的出现。汉字“美”的本义是“羊大为美”,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最初是对食物的一种价值评判。而“美与善同意”则揭示了中国美学意识与中国伦理学意识的...

赵连稳:古代书院 传续中华文明智慧

  中国古代士大夫把“立德、立功、立言”视为“三不朽”,将其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而处于“木茂泉洁”“背陵面壑”、揽山川之胜中的书院就是实现这个理想的重要舞台。我国的古代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并移植到朝鲜、日本和南洋等地...

刘余莉:学以广才 行方致远_儒读汇

刘余莉:学以广才 行方致远

图为清乾隆年间《群书治要》刻本。(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古籍平台)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群书治要》卷一《周易》   “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君子勤奋学习以积累学问道德,有疑难则虚心请教,来明辨真谛。...

王杰:仕林儒学|新时代的“士大夫儒学”

  中国传统的儒学形态包括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民间儒学三部分,它们彼此有别,互相影响,推动传统中国儒学历经风雨、传世至今、滋养社会。“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出仕济世造福苍生,是儒者天经地义分内之事。士大夫儒学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在传统...

唐志强:研究二十四节气有何现实意义

     二十四节气天地人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它不仅是中国人“天人合一...

杨朝明:中国在世界中的文化坐标

  在全球政治经济的定位系统里,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了世界舞台坐标的中心,这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并继续书写中国文化的变化。政治、经济是文明土壤孕育的花果,由中华文明自身的特质所决定,中华民族也一定将为世界文化贡献“定心丸”与“稳定剂”。中国传统...

胡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明确要求,并以一整段文字来阐述。这是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论断。理解这一论断的意义与目标,不能仅仅从战术性、策略性的维...

董璞中:孔子作为“先师”的意义

  根据民国以来官方的选择,今天(西历九月二十八日)是孔子诞辰日。孔子的诞辰到底是哪天,至今学界还有不同观点,这是个学术上可以继续考据的问题。但是纪念孔子的诞辰,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对于我们中国文化来说,确本应该是一件很重要、很严肃的事情...

李文文:《大学》中的财富观_儒读汇

李文文:《大学》中的财富观

  儒家歌颂人类的创造之力,将人视为与天地之共创者,以创造为使命。创造财富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贫穷往往意味着苦难。任何理想社会形态的建构都不能背离财富的支撑,如何面对财富,是关乎社会、人生的大课题。如众周知,《大学》作为儒家四书之一,讲的是“...

塞斯·洛克曼谈种植园经济与美国资本主义_儒读汇

塞斯·洛克曼谈种植园经济与美国资本主义

塞斯·洛克曼(章静绘) 塞斯·洛克曼(Seth Rockman),现任教于美国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历史系,研究领域聚焦于美国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期间的社会史与劳工史,尤其关注奴隶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其研究兴趣更着眼于两种制度在...

赞(0)儒读书评儒读书评书评 阅读(32)

孔祥安:孔子的孝观念及其内在理路

  〔摘要〕孔子的孝观念将赡养、孝敬、谏诤、承志等作为内涵要求,将“养心”作为子女尽孝的精神实质。孔子把孝牢牢地锁定在血缘亲亲感恩之上,把子女对父母的“亲爱”推到社会的“仁爱”,贯通了从孝到仁的内在理路,指明了个体道德自觉和境界提升的实践路...

陈晓霞:儒商及其文化内涵

  儒商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初见端倪,之后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义以生利、尚中贵和、诚实守信、勇于创新、为政以德”等儒商文化核心理念。在新时代的经济大潮中,儒商文化不断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修身资源与智慧,为企业管理营造良...

陈新宇:“仁”是评价法律的重要标准

  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日,奉命修律的伍廷芳、沈家本联衔上奏《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一举废除了沿袭数千年的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和刺字等酷刑重法,这是中国刑罚迈向人道化的关键一步。从比较法的视角上看,意大利启蒙思想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

孔祥安:“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及内在逻辑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历史发展新的坐标点,只有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准确判断大势、应对各种挑战,科学回答“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