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读汇|儒学经典文化解析,广东儒家文化旅游指南儒读汇|儒学经典文化解析,广东儒家文化旅游指南儒读汇

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最新发布 第30页

邢丽菊:历久弥新 绵延不断——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几千年连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

张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天宝四年(745),开启了一个洋溢着酒精与豪情、推崇诗歌和远方的时代。   当年深秋,34岁的杜甫与45岁的李白经历了去年畅游梁宋后的暂短分别,再次相遇于鲁郡东石门(今山东曲阜)。两位诗人度过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日子,在鲁...

王蒙:让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于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遍布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更活在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乡土、我们的语言、我们的风习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

黎红雷:企业儒学对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

  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之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在当代新儒商实践的基础上,企业儒学将古代儒家的治国理念转化为现代企业的治理智慧,从德以治企、义以生利、信以立世、智以创业、仁以爱人、勇以担当等方面,探索了传统儒...

蒙曼:家风正 国运兴

    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在家庭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具有注重婚姻、注重夫妇、注重教子的优良传统。《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

李晓:让高雅艺术接地气冒热气

  今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全城交响”再次奏响。在这座没有屋顶的城市音乐厅,音乐家们陆续走进上海的热门商圈、文化空间、街角花园等,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与艺术邂逅的机会,于城市各个角落奏响美妙的乐章。据悉,上海交响乐团策划的“全城交响”活动,自2...

陈来:儒学能为现代化提供适当的人文环境_儒读汇

陈来:儒学能为现代化提供适当的人文环境

  应当肯定,单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单靠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但这绝不等于说只有打倒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自发地引导中国走入现代化社会,但中国文化的传统并不必然与...

杜华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论语》是最佳选择_儒读汇

杜华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论语》是最佳选择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发端于唐,繁盛于宋,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最终消亡于晚清,但在千年发展历程中,书院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德育模式,无论是环境选择还是学规制定、无论是课堂讲学还是质疑辩难,无不潜移默化地影...

李锦全 常樯 王文英:中国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承传创新与现代发展——李锦全先生访谈录_儒读汇

李锦全 常樯 王文英:中国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承传创新与现代发展——李锦全先生访谈录

  编者按:口述成史,别辟蹊径。2023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推出“尼山文库·儒学学者口述史”项目,积极探求儒学学者个人的思想学术如何与社会变迁相交融、与时代发展相并行,以建立独具特色的儒学研究口述史文献库。2023年...

魏广帅:孔子儒学所建构的温情世界_儒读汇

魏广帅:孔子儒学所建构的温情世界

  当人们仔细品读《论语》,真正走近孔子,理解孔子之学的时候,便会发现以《论语》为重要载体的孔子儒学是饱含着温情的。儒家经典《论语》不仅仅辑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也记录着他们的“行”,由此构建起了一个温情可感的精神世界,它凝结着儒门圣哲的...

李华:中国礼文化与三礼学研究获得新成果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核心。《周礼》《仪礼》和《礼记》号称“三礼”,是我国传统礼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周礼》《仪礼》和《礼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礼学”在我国古代传统学术中一直居于“显学”的地位。历代从经学的角度...

宋洪兵:法家思想的地域性及特征_儒读汇

宋洪兵:法家思想的地域性及特征

  法家思想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若按地域划分,法家主要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地与三晋。齐国的管仲及其假托管子之名的《管子》一书,被冯友兰称为“齐法家”;三晋地区则包括韩赵魏及郑卫小国。公孙鞅出于卫国,申不害出自郑国,李悝在魏国变法并著有《法...

陈晓霞:孟子的仁政思想智慧

  战国时代,分封制日渐瓦解,统治阶层穷奢极欲,老百姓苦不堪言。孟子赓续孔子的君子“仁”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仁政思想,引导人们成就美德,成为向善向上之人,最终实现“天下定于一”“万物归于仁”的理想社会。   得其心者,斯得民矣。孟子认为人之...

王杰:传统家风建设的当代价值

  一个人的人生起点在家庭,梦想启航的地方在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个家庭能否做到薪火相...

康震:用中华诗文滋润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金炯:儒家究竟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孔子何为君子。孔子说:用恭敬谦虚的态度来修正自己。子路说:就这?孔子说:修完,要去帮助别人做到这个地步...

王杰:从政重德 无私者无畏

  从政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说过:“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在我国数千年政治文化演进过程中,赋予了官德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了为官者政治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既涉及为官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也包括官员处理公务...

王杰:荀子的社会构成说

  摘 要:荀子处于社会大变革及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的时代。他从“社会有机体何以构成”这一问题入手,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社会机体的构成问题做了诸多阐述。本文从人是构成社会存在的价值主体、人的欲求与物质匮乏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方式、人的不同...

黄玉顺:儒学“心性”概念的哲学本质及其当代转化 ——蒙培元“中国心性论”述评

  【提要】蒙培元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心性论”,将中国传统哲学的儒家、道家、佛家等都归入“心性论”,这是一个独创的观点,既归纳了各家心性论的共性,又特别强调了儒家心性论的特性。“中国心性论”是当代哲学“情理学派”的产物,涉及“新理...

王学典:与自由主义展开深度对话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在以“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为主题的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前夕,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兼《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教授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提出,与自由主义展开深度对话是是中华文化走向...

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长存之道

  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人们自然会追问,如此伟大的中华文明,到底源于何时何地?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答案。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神农教民稼穑,黄帝一统天下,大禹划分九州,历代中华先祖的伟大功绩彪炳史册,见诸传说,绵延不...

宋立林:礼的要义在尚谦_儒读汇

宋立林:礼的要义在尚谦

  鄙校曲阜师范大学在1996年就树立了一尊孔子铜像,立于高台之上。记得有大学生这样形容孔子:弯着腰,挎着剑,威猛高大台上站。其实,这尊像所呈现的身体姿态是“磬折”,一种谦恭有礼的形象。确实,孔子作为圣贤人物,其所呈露的一定是如此一种“温良...

舒大刚:下学上达:孔子的教育思想_儒读汇

舒大刚:下学上达:孔子的教育思想

  引言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在历史上有许多称呼: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夫子”,夫子就是先生的意思;他逝世的时候,鲁哀公诔文称他为“尼父”,父是尊称;战国人称他“孔子”,就是孔先生的意思;西汉称他“素王”或...

孔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尊孔活动与国民政府的因应 ——以儒道大会为中心_儒读汇

孔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尊孔活动与国民政府的因应 ——以儒道大会为中心

  内容提要:九一八事变后,为缓解中国的反日情绪、营造亲善表象,日本利用尊孔手段大肆开展对华文化侵略,1932-1935年,斯文会大修东京汤岛孔庙,并召集中国儒者与圣裔参加儒道大会是其代表性事件,成为全面抗战前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一个高潮。日...

郭齐勇:生也有涯而书也无涯_儒读汇

郭齐勇:生也有涯而书也无涯

    标题套用了《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智)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现在的书真是太多了,生命有限,书海无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其实是更加困难了!   我不敢说自己嗜书如命,但敢说自己算是一个读书人。今年七十有三,一...

干春松: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力推进“第二个结合”

  新世纪以来,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将其作为中国社会发展重要思想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与此同时,对于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思想理论界着力深化的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在学界尚...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