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辉: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明形态之一。百年考古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揭示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发展格局。礼乐制度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构成要素,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中华文明 &nb...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明形态之一。百年考古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揭示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发展格局。礼乐制度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构成要素,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中华文明 &nb...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历史研究》中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提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的文化将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 ...
色彩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颜色观念本质上是一个从属文化观念,不同色彩代表和诠释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意蕴。在悠久绵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青、白、赤、黑是五种正色,而黄色排在五色首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将黄色奉为至尊色...
《易》本卜筮之书,为什么成为中国形而上学最核心的文本和源头?这是理解中国哲学传统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在中国的巫史传统中,卜筮是极为重要的方面,而《周易》正是对先秦卜筮传统的系统总结和提升。卜筮面对的是命运,这是一个极为根本的哲学和宗教问...
摘要:《尚书》中的政治认识主要围绕“治乱”问题展开。《尚书》认识到自然灾害、为政失德、四方叛乱等因素必然带来秩序危机,对于为政者来说,除了积极应对自然挑战并改造自然为民众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对秩序危机,《尚书》为此建构天...
伴随着中国社会自身的现代性转化,包括儒家哲学在内的中国哲学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现代性转化:这个历史进程的开端可以追溯到近代,甚至追溯到明清之际,乃至有学者追溯到“西学东渐”之前的“唐宋变革”时期;最近两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哲...
《大学》《中庸》原是先秦儒家的两篇文章,为孔门“七十子后学”所撰,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大学》主要讨论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主要讨论性命之学和中庸之道,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西汉时期,二篇被编入《礼记》,成...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涵盖学科广泛、文化底蕴深厚的综合性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墨子,名翟,是先秦时代继孔子后活跃于中华大地上的又一位文化巨擘。墨子思想博大精深,由其创立的墨学是先秦显学之一,《韩非子·显学》评价...
经典传承对于维系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传承历史上形成的经典依然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域中的必有之义。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的,前人经验构成了后续文明进步的前提。经典文献记录...
汪亮按:2022年年初,我和本地一位著名乡贤交流,这位乡贤热心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在本地建立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书院。我对这位乡贤是很敬佩和认同的,于是我毛遂自荐,写了一篇关于此书院的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供他参考。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虽然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
“大一统”思想源自先王典籍、成自孔子儒家,经过千百年探索,逐渐臻于成熟、形成体系。从孔子对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的肯定,到孟子的天下“定于一”、荀子的“一天下”,《春秋公羊传》里提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
在中国思想史上,孟子是孔子“道统”和“衣钵”的继承者,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将儒家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
山东省曲阜市尼山圣境文化景区,中学生正在手写《论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新时代新的文化...
摘要:“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要遵循礼...
春秋时期,即中国的“轴心时代”,出现了一批堪称女哲学家的杰出女性,却不见于“中国哲学史”的记载;今天理当加以发掘,以呈现她们的哲学智慧,还原她们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应有地位。杨叔姬(羊舌叔姬)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杨叔姬(生平不详)...
Here is a clear, SEO-optimized introduction (within 120-170 characters) for the provided text: "Explore the timeless harmon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Marxism, shaping China's path to global unity and future harmony."
Here is a creative, cheerful excerpt in Chinese, within the 40-60 character limit: "揭秘粤韵密码,早茶香满城!骑楼藏百年,醒狮舞激情!" Translation: "Unlock the Cantonese culture code, the aroma of morning tea fills the city! Centuries-old arcade buildings, lion dances full of passion!"
摘 要:清黄小坪《百孝图记》中的舜孝思想虽然引用了孟子的“大孝”说,但二者是有差异的。不同于贯穿《百孝图记》中感应和感动的观念,《孟子》关于舜孝的叙事所包含的哲学问题比较丰富,涉及亲情、正义和超越三原则的考量。孟子肯定了亲情原则的价值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
摘 要: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心”“性”“情”不仅涉及心理之域,而且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相联系,从而呈现比较宽泛的哲学意义。以观念性为基本的存在形态,“心”主要表现为综合性的意识现象。这一意义上的心,既是认识层面的对...
【摘要】饱含人文价值属性的中国古代科技,塑造了“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启发我们未来更好地把握“守正创新”的科技发展前提和方向。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中的独特思维方法,如实践理性、直觉和灵感、类比和意象等,显示出强大的创造性特征,对今天...
【摘要】在孔子心目中,天具有神格性,即具有智能、情感与意志;天具有终极创生性,人与万物都是“天生”的,创生的方式就是“天命”。因此,天是万有之有、众神之神。圣人就是沟通天人的中介,但圣人仍是有限的人,而不是全能的天。孔子指出“唯天为大”...
康良:方老师好,感谢拨冗接受我们采访,现就几个问题请教如下。首先,您对古代儒士有何看法?比如他们对古代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或者存在哪些不足? 方朝晖先生 方朝晖:“儒士”这个词出现于战国时代、儒家兴起以后,本义并不一定指在朝廷担任官...
讲信修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是目前所见“讲信修睦”最早的出处。所谓“讲信修睦”,就是人与人之间要重视诚信,进而和睦相处。“讲信修...
哲学史专家钟肇鹏说:“广义的蜀学,其内涵和外延均相当于巴蜀文化。狭义的‘蜀学’就是指巴蜀人士的著作及论述巴蜀文化的著作,总称巴蜀文献。弘扬蜀学首先要加强对巴蜀文献的整理,宣扬蜀学,弘扬中华文化。”巴蜀文化的形上哲学思维体现了巴蜀文化的内...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上,有两次深刻的大变革。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代,第二次是新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变革,造就了中国文化第一次大高峰,并有了中国古典学的大繁荣。新时代的大变革,则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中国古典学重建的黄金时...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礼”是建立社会群体秩序的重要原则和实践体系,贯穿于传统观念、伦理、风俗、制度等各个方面。“乐”是源自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诉求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蕴涵仁爱...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思想文化界发出 “建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的总号召,提出“担负起文化建设新使命”的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宣言书...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思是说,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造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坠落。这一典故的背景是在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被逐出都城,逃到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诸位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晋国的执政者魏献子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