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民捷:守好魂脉和根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
摘要 宋明儒学的名称概念可分为一般总称概念和特殊学派概念两类。一般总称概念中,宋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中义(宋代义理之学)到狭义(与阳明学相对的朱子学)再到广义(与汉学相对的宋学、宋元明清义理之学)的意义演变;道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广...
中华传统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党中央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倡导与全面推动,中华传统家文化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学界的深度研究。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建成与和谐家庭的构建息息相关,自然都离不开中华传统家文...
关于荀子认识论的研究,学者通常都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待出发,认为荀子力图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期求得全面正确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可以说符合常识的理解,但却没有切近荀子的本意。荀子的认识论是心物一体的认识论,心不是“主观”,物也不...
《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罗祎楠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在《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以下简称《反求诸己》)一书的结语中,作者罗祎楠自陈“这本小书是我在博士毕业后人生体会与学术思考的一些呈现”,...
古往今来,众人在讲到孔子的时候,通常都是将孔子道德仁义之“仁”放在首位,而独有梁漱溟先生认为,孔子最昭著的第一态度是“乐”。他是怎样寻着孔子“乐”的态度呢?这还要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认知说起。 梁漱溟像 一、梁漱溟人生态度的转变...
苏轼的“仁统”是效韩愈的“道统”提出来的。韩愈的“道统”是老话题,但少有人说苏轼的“仁统”。 “仁统”与“道统”。韩愈的“道统”之“道”,内涵是儒学的仁义,即其《原道》说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他随之将这...
一、冲击与回应 近代史学者曾习惯应用“西方挑战—中国回应”的模式描述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发展。近几十年,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这不仅因为汤因比(Toynbee)的挑战回应理论不断受到批判审查,而且因为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课题并不能归...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因为中华文化中藏着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码。这里从中华文化的经典体系中,找到一些足以代表中华文化基因的核心思想。 其一,生生。 中华经典没有关于上帝创世、上帝造人的信仰,中国思想家从大自...
中国文人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中国词史上著名的布衣词人姜夔也不例外。他在游走旅食过程中不断地寻求生存空间,在传统仕隐之外开辟出文人的第三种生存方式——职业词人。这并不是姜夔发于内心的自愿选择,是他欲求用世而不得的无奈之举...
2022年12月15日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思与文”讲座第118讲于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主讲“阳明心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刘梁剑教授担...
中华传统学术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大纲,而以经部冠其首,乃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孔子删述的《六经》,被誉为古代中国的“万世教科书”,更是尽人皆知的文化常识。而在近代中国“全盘西化”的思潮之下,有些人对中国本位文化实行“斩首”行动,犁经为...
哇哦!提到儒家文化,你是不是瞬间想到了线装古籍和摇头晃脑的老夫子?先别急着划走!今天咱们要来个大颠覆,看看这位“千年老古董”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点亮我们现代生活、甚至助力全球发展的“时尚宝藏”!准备好了吗?一起搭上时光机,挖掘那些跨越千年的智...
北宋思想家程颐先生说,“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以顺民心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源于该句的“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作了发挥。比如,他讲到要“坚...
古人注重“学”。孔子自称“好学”,弟子中亦仅称颜回为“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其为学之方,有一点很重要,我把它概括为一种“加减之法”。这个加减之...
最近一段时间,深圳叶士心发起了一个“儒家律师”公益项目,号召有儒家情怀的律师积极参与普法、支教和儒家文化推广的事业。我们同为“儒士社”的成员,对于“儒家律师”的概念,希望我这个师兄给一些分析。 恰逢最近在流行蒋勿恤先生早年三篇讨论儒...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深刻认知和把握共产党人的“心学”,必须弄清楚其深厚而广泛的文化基础。 历史文化渊源 “修身养性”“心学”是...
人是情感动物——人离不开亲情、爱情与友情。但情感有个特征,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有段话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样的感悟,不分中西,不分古今,而是“其心同、其理同”的。你看西塞罗不是也这样说吗——“人抛弃理...
《官箴》是中国古代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一卷,33条,作者为宋人吕本中。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 吕本中(108...
摘要:儒家伦理思想是一种美德伦理学,尽管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而现代以来对公德与私德的区分必然导致公德压倒乃至摧毁私德的局面,这正是现代社会在美德问题上面临的普遍困境所在。公德与私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古今之争在伦理学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东西。然而,站在不同的立场,关于优秀的看法,会大不相同。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来谈论优秀文化的标准问题。 在1957年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上...
冯天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 新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著名文化史家冯天瑜先生的大著《中华文明五千年》。本书文约义丰,深入浅出,史论结合,图文并茂,全面地再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细细品读,觉得该书有如下特色值...
欢迎来到韶关美食天堂!在广东北部这片充满客家风情的土地上,美食与自然风光完美交融,等待着您来探索。从早餐到夜宵,每一刻都充满了味蕾的惊喜。让我们一起启程,解锁韶关美食地图,感受舌尖上的狂欢! 觅食启程!韶关美食地图等你来解锁 晨光下的美味预...
作为古代山水诗的高峰,盛唐诗人王维对山水别具一格的描绘备受历代评论家推崇。王维山水诗中传达的空灵、渺远而又独具情致的意境,及其外在超逸的气韵和情志上的“仕隐两得”,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代表性。王维山水诗旷达超逸的一面,充分表明自然山水对...
“人文化成”,出自《周易》之《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指的是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矛盾运动,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庸》中记载了孔子“为政在人”的思想,其要义是为政的关键因素在于人,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对于“为政在人”的认识,却是人言人殊。多数人认为孔子斯言是主张“人治”,排斥“法治”,强调最高统治者的“一人之治”,是中国传...
摘 要 儒家礼学渊源于上古三代尤其是西周的宗法制度、礼乐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思想内涵丰富的义理系统,主要涉及礼的功能、本质、依据等各个层面。儒家礼学肯定礼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作用,认为礼的本质是亲亲、尊尊基础上的差异性...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生”思想是中华文化精神、身份的标志性、典范性特征,是彰显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文化“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
陈来先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言 1、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模式 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传统与现代,所谓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然而,什么是传统社会,什么是现代社会,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与社会怎样才能...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比如“唐之诗,宋之词”。历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每个时代的文学观念及作家气质也都呈现出不同风貌。我们通过唐代和宋代文人别集的编纂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唐宋两个时代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