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共 60 篇文章

标签:儒家经典翻译

前孔子时代儒者:中国儒学起源新考

  儒者群体的诞生,甚至儒的概念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如何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件。儒家学派的起源由来已久,并非等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振臂一呼就能够立马产生出来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儒者,但绝不是第一个儒者,孔子还不能是商周中国之儒的全部,...

学术研究范式转型:走出象牙塔的实践导向

  近日,刚刚结束《枣庄通史》编纂工作推进会议回到济南,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文史哲》主编、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就投入到参加全国两会资料准备工作中。“在我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除了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更应在...

21世纪儒学转型:创造性转化的方法论创新

  一、中国儒学是开放的、不断转化的理论系统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中国文明的样式,是中国社会乃至东亚社会的生活方式。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儒家的影响力以至于如此深厚:儒家价值标准几乎已经等于中国人的是非观、善恶观和待人接物的分寸。不过...

《孟子》治国要义:国家治理的传统智慧_儒读汇

《孟子》治国要义:国家治理的传统智慧

  《孟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包括政治框架、经济模式、道德教化、规矩意识、生态治理、军事外交等,但它的要义或者核心则是“仁政”学说。那么,何为“仁政”呢?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先王之道”“尧舜之道”,用范祖禹的话说就是“治天下之法...

山水比德思想:旅游伦理的传统文化资源

  旅游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能休闲放松强身健体,又能接近文化与自然的活动。旅游综合提供人类身体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所需的多种要素,是一种追求健康的修心生活。   饱览名山大川,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体验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获得精神上...

侯乃峰:当前《论语》的研究方向与空间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主流,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又以儒学文献为主要载体。《论语》一书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地位特殊,历来备受学者重视。两千多年来,《论语》流传极为广泛,其中的思想已经深深沉淀到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之中,成为...

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_儒读汇

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抄本庄子注内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经久不衰。直至近代,中华文明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全方位超越中国的西方文明,使得中国人发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悲叹。于是,为了寻求富强御辱...

房伟:先秦儒家的教育观

  历史上,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理念及其实践对于此后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学界已经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王杰:《云梦秦简》的“五善五失”说

  《云梦秦简》又称睡虎地秦简,因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而得名。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中出土了1115枚竹简(包括残片80枚)。这些竹简经整理编纂,分为《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

乔飞:朱熹“三纲”人伦观再探讨

  内容摘要:对于朱熹“三纲”的内涵,学界有不同观点。揆诸朱熹的著述,其“三纲”来源于“天理”。朱熹的“三纲”人伦具有对等性,但更强调人伦关系中卑幼对尊长的宽仁、顺从义务,以求维持人伦关系整体的存续与稳定。朱熹以“理一分殊”理论阐明其“三纲...

丁为祥:今古本《大学》之不同时代与不同的关怀侧重——《大学》精读导言之四_儒读汇

丁为祥:今古本《大学》之不同时代与不同的关怀侧重——《大学》精读导言之四

  宋明理学关于《大学》今古本的分歧,虽然集中表现在朱子学与阳明学之间,但其之所以形成分歧,又是由《大学》形成之不同时代与研究者之不同的关注侧重所决定的。因而,要弄清这一分歧的原委,也就必须从主张今本《大学》与主张古本《大学》之一种可以共同...

杨朝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我们应当...

连凡:宋明儒学诸概念的意义演变及其关系——以“宋学”“道学”“理学”为中心的考察_儒读汇

连凡:宋明儒学诸概念的意义演变及其关系——以“宋学”“道学”“理学”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宋明儒学的名称概念可分为一般总称概念和特殊学派概念两类。一般总称概念中,宋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中义(宋代义理之学)到狭义(与阳明学相对的朱子学)再到广义(与汉学相对的宋学、宋元明清义理之学)的意义演变;道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广...

陈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文化 ——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发言_儒读汇

陈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文化 ——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发言

陈来先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言   1、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模式   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传统与现代,所谓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然而,什么是传统社会,什么是现代社会,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与社会怎样才能...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认知天地社会人生的重要表达与生动实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民族精神特性;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生动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滋养着中国人的根与魂...

陈赟:天经·地义·人情,具体普遍性的结构

  普遍性及其与特殊性的关系,对于人类思想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中国步入近代以来,它就是一个中心性的课题,冯友兰曾以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表述这一课题,并认为这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1】。同时,普遍性本身又恰恰是饱受争议的课题,在对普遍性的...

陈霞:汉代尊孔崇儒下的儒学与社会

  随着孔子、儒学在汉代地位的提升,以及汉统治者尊孔崇儒的重视,汉代社会尊孔之风也逐渐兴盛。从曲阜汉代碑刻来看,在鲁地,无论是以鲁相为代表的官僚阶层,还是以孔子后裔为代表的孔氏家族,甚至是鲁地的平民百姓,都自觉地给予孔子应有的尊重,并自觉继...

朱保锋: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在中国思想史上,孟子是孔子“道统”和“衣钵”的继承者,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将儒家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

陈来:打开经典的门 ——读《朱子一百句》

  朱杰人先生最近把他解读的《朱子一百句》送了一本给我。此书是“经典悦读”系列的一种,拿在手上看,精美轻巧,感觉颇佳。全书分40节,每节引朱子语一至三条不等,所引朱子语录,范围相当广泛,却要而不烦。   照作者朱杰人先生的想法,这本《朱子一...

华建新:妙合神离,生命价值的深度阐释——读《泰州王门思想研究》_儒读汇

华建新:妙合神离,生命价值的深度阐释——读《泰州王门思想研究》

  自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泰州学案”以降,对泰州王艮一脉学术思想的研究绵延不绝、波澜迭起。及至近现代,梁启超在《明儒学案节本》眉批中首提“泰州学派”这一概念后,于是乎以“泰州学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活动持续不绝、论著数量可观...

朱汉民:民本思想如何影响中国?_儒读汇

朱汉民:民本思想如何影响中国?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包涵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码,使中华文化获得强大生命力。民本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政治理念,它既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形成产生重要作用,也对中国传统政治实践产生深刻的历史影响。从中西文化交流与...

王学典: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不懈奋斗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

宋立林:礼序乾坤,乐和天地

  有一次,我在孔庙开展现场教学,讲到如今每年一度的“9.28祭孔大典”。有学员问道:“既然八佾舞是天子祭祖、祭天才能使用的最高规格,祭祀孔子使用八佾舞岂不也是僭越?这不是孔子所反对的吗?”我们读《论语·八佾》,都知道那句有名的“是可忍也,...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