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儒商
《入蜀记》创作动机:陆游游记文学的文化密码
陆游(1125—1210年)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二年(1166年)他因有人进言说他“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卷三九五),……
舒婷玉:以“和合”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
陈晓霞:齐鲁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山东要建成“一带一路”国际人文合作交流中心和重要基地,需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增强山东在沿线国家和地区……
黄玉顺:易学第一女哲穆姜
【提要】穆姜对《周易》哲学的贡献主要是“三个首创”:一是首创对“元亨利贞”的哲学诠释。《易传》照抄了穆姜的诠释,只是将“体之长”改为“善之长”、 “嘉德”……
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抄本庄子注内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经久不衰。直至近代,中华文明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
黄玉顺:何谓“当代儒学”
转瞬之间,《当代儒学》辑刊已创刊十周年,共出版了20辑,可喜可贺!不仅如此,实际上,《当代儒学》辑刊已经在学术界、思想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此……
邹广文:回归自己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摘要]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化则赋予了主体性以“人”的维度,因为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主体性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及传统的自觉意……
张强:何为“儒家律师”
最近一段时间,深圳叶士心发起了一个“儒家律师”公益项目,号召有儒家情怀的律师积极参与普法、支教和儒家文化推广的事业。我们同为“儒士社”的成员,对于“……
王东峰:从别集编纂看唐宋文学观念差异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比如“唐之诗,宋之词”。历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每个时代的文学观念及作家气……
汤勤福:疑非圣人之言 朱熹论《孝经》
摘要:朱熹是重视《孝经》的,因为《孝经》中蕴含着义理。他认为《孝经》传自孔子与曾子答问的内容是“经”,其他“杂引传记以释经文”的内容属于“传”。他对混入“……
康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发展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发展两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是传统文化真正走向现代化……
唐明燕:儒家思想中的修身之道
孔子既是儒学创始人,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指的是孔子视角下的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孔子把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所蕴含的道德元素突……
王杰:正人先正己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律观
摘要:自律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两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先哲们围绕着自律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阐发,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一个人要自律,必……
朱汉民:天下、天下为公及其现代意义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天下”是具有中华文明独特性、同时也将会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重要理念。挖掘“天下”理念蕴含的丰富思想意义,不仅能够让现代中国人……
方辉: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明形态之一。百年考古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揭示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发展格局。礼乐制度……
吴飞:知几与稽疑——略论易学的命运观及其性命论意义
《易》本卜筮之书,为什么成为中国形而上学最核心的文本和源头?这是理解中国哲学传统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在中国的巫史传统中,卜筮是极为重要的方面,而……
陈曙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理想同构
Here is a clear, SEO-optimized introduction (within 120-170 characters) for the provided text: "Explore the timeless harmon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Marxism, shaping China's path to global unity and future harmony."
江林昌:中国古典学迎来黄金时代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上,有两次深刻的大变革。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代,第二次是新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变革,造就了中国文化第一次大高峰,并有了……
张志强: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 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思想文化界发出 “建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的总号召,提出“担……
陈晓霞: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李捷:从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
郭齐勇:中国哲学的自信与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
葛剑雄:从历史地理学看中国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用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去凝聚广泛共识,也需要在世……
王杰 陈吉旭:《宋论》中的学术与治道
学术与治道是历代学人与政治家都关心的话题。明末清初的王船山亲历鼎革之变,后隐居山林,发愤著书,晚年写成《宋论》。此书以宋朝的兴盛、衰弱、灭亡为主……
何仁富: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生命的教育
瘦竹:何老师,您好!请您谈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为什么会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与您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什么联系?
何仁富:最……
郭齐勇 陈乔见:儒家的公私观究竟重“公”还是偏“私”?
一、公私概念的分梳
关于先秦儒家的公私观,有人认为儒家提倡“大公无私”,一味“以公灭私”;有人又断定孔孟儒家支持“贪赃枉法”,是“典型的腐败”;有人认为儒……
杨国荣:礼乐文明中的乐——《荀子·乐论》解读
摘要:礼乐并提,构成了儒学的重要特点。与礼相关的乐首先以情感层面的快乐为内在旨趣,所谓“乐者,乐也”,便表明了这一点。对荀子而言,乐同时呈现价值内……
张哲 王永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化趋同的态势下始终保持特色的核心优势,正是基于这种优势,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新时代背景下羽翼丰满、形色突出,使……
鲍鹏山:孟子的心性论——中国人信仰世界的建构
《孟子·尽心上》载: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这一……
孔德立:钱穆的中国文化观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人类文化演变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纵向的历史发展中,表现为绵延不绝、从未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