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为什么醒来时总犯困?神经科学揭示“赖床”的根源

sleep_wake_up

近期,科学家通过针对超过1000次睡眠-觉醒转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大脑在由睡眠转为清醒过程中规律性的神经活动规律,这一成果为理解并改善清晨“睡眠惰性”或“赖床”现象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项研究发现,当个体从充满各类梦境的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被唤醒时,与执行功能以及逻辑判断密切关联的大脑前部区域会首先被激活。之后,清醒的电活动以一种有序和线性的方式向后传导,最终到达视觉功能相关的后部区域。这一发现表明,苏醒的过程中并非是睡眠状态的简单倒退,而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前后顺序的神经激活过程。相反,入睡的过程则更为缓慢和不连续。

研究工作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神经科学研究所(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的研究团队牵头进行。研究者借助256个覆盖头皮的高精度传感器设备,对20名参与者的脑电活动进行了详细记录。研究结果明确显示,当参与者从REM睡眠阶段被唤醒时,其神经活动具有明显的前向到后向传导的模式:而从非REM睡眠阶段被唤醒时,神经激活首先出现在位于大脑深部的中心区域,才随后来逐渐扩散到前后区域。这一差异或许能够部分解释为什么从非REM睡眠醒来后人们常常感到更为清醒。

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人类大脑会表现出特征性的电活动模式。这种模式在电图中显示为紧密排列的锯齿状波形,与REM睡眠中的脑电波形状类似。然而,REM睡眠时会出现骨骼肌活动的抑制现象。而非REM睡眠阶段,脑电波的波峰通常更为突出。传统的脑成像技术难以精确捕捉这些模式的时间变化,但通过高密度传感器技术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研究者们实现了对脑神经活动模式变化的秒级精度分析。

此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研究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将为睡眠障碍的治疗带来新视角。通过识别正常觉醒过程中的脑神经活动特征,可另研究人员识别出异常的觉醒模式,这对于改善失眠症患者的醒来过程十分有益。这一发现或将成为未来探索睡眠障碍治疗的无限发展前景的道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儒读汇 » 为什么醒来时总犯困?神经科学揭示“赖床”的根源
分享到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