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共 68 篇文章

标签:书院

新儒学之后方向:当代儒学发展路径探索

  谈到儒学作为哲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不能不从回顾上个世纪儒家哲学在其发展期对历史使命的认识与承担说起。   由于近代以来中国遇到的挑战,实际上是整个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造成的挑战,儒家的回应也不能不是对这个宏观的文化挑战的回应。上...

仁者爱人当代价值: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

  作为孔子对“仁”的一种解释,“仁者爱人”为历代思想家所推崇,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今天,继承和弘扬儒家伦理精神,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其伦理意蕴,发挥其面向当代生活的理论活力。为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梳理“仁者爱人”的伦理意...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现代转化的双向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儒家生活方式重构:新型东方伦理型社会建设

  摘 要:作为人的生存样法,生活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文明的基础性表征,亦是文明存续的稳压器与蓄水池。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多年而没有中断并长盛不衰,在于我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形成...

理解中国关键词:文明特质的核心概念解码

  如何向一位外国友人解释“礼”字?可以是“礼貌”“礼节”,也可以是“仪式”“典礼”。而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礼”是社会秩序的总称。   很多像“礼”一样意涵丰富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外国语言中鲜能找到与之对应或相近的词语,而这些概念恰恰...

汤一介思想研究:中国哲学深度发掘的典范

  汤一介的“自主性”学术生涯,或可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在我国经济复苏和重新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成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认识生发出不同文化观和问题意识。比较有影响的包括西体中用论、西化派等...

心学解经方法论:王阳明经典诠释思想研究

  摘要:王阳明的“心学解经学”奠基于他的“心即理”的哲学观,以及六经乃“吾心之记籍”的经学观,其解经学反对像朱子那样在解释“文义”上用功,而代之以在“心体”上体当,认为凡“解书不通”“只要解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经典可以随心所欲地被重新解...

学术第三次转型:人文社科研究的范式变革

  古今中外,学术的发展总是由时代所推动,时代是影响学术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现代中国的学术发展就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桴鼓相应。   1949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巨变,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完成了两次大规模、全方位...

何中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为什么说“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新论断包含着怎...

郭齐勇:什么是孔子说的“成人”?

  孔子还说到“成人”。   所谓“成人”,顾名思义是指完美的人。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

吴光:修己以安百姓

  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杂志一期曾以《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为题,摘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

陈来:中国近代思想的回顾与前瞻

  一、冲击与回应   近代史学者曾习惯应用“西方挑战—中国回应”的模式描述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发展。近几十年,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这不仅因为汤因比(Toynbee)的挑战回应理论不断受到批判审查,而且因为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课题并不能归...

申富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张新科:《史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化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博大的内容、独特的思想和深邃的精神,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文化大山   《史记》是一座不同寻常的文化大山。它有五种体例,既各自独...

刘增光:五经与中华文明的礼让精神

  “礼让”是中华文化中渊源甚早的重要德行和观念,以“让”作为核心字的“谦让”“礼让”等词汇至今都为人们所常道及。从思想学理上进行探究可知,周代礼乐文明有着“圣人贵让”的传统,以让为礼的实质与精神,“让”与礼制政治实践紧密相关。今人观念中作...

边家珍:论《庄子》的以“大”为美

  我们常说汉赋以“大”为美,事实上,以“大”为美从先秦就开始了。《山海经》所记英雄神话里,如女娲、夸父身上就有这种倾向;春秋时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四十五章》)等;战国时期庄子寓言则...

姜义华:中华文明之灵魂

  “人文化成”,出自《周易》之《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指的是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矛盾运动,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王宇:道统中传道者的老师一定是传道者吗?

  在历史上,是朱熹第一次提出周敦颐传道于二程兄弟,不仅二程兄弟是道统谱系中的传道者,周敦颐也具有同样的地位,此即“周程授受”命题的由来。问题在于,二程反复强调其对“圣人不传之学”的再发现是来自于“遗经”,而不是师徒授受关系,程颢就自称:“...

丰子义:从人的逻辑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上,现代文明始终是和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文明兴起和演进的过程。从其相互关系来看,一方面,现代化是伴随现代文明发展起来的,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现代化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均内含着现代文...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