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孔庙
thumbnail

生活儒学现象学:存在论诠释的新维度

  【提要】生活儒学当然是儒学,却与现象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可谓“生活现象学”,即现象学的一种中国儒学形态。“生活”作为“事情本身”的“现象”,乃是……
thumbnail

儒家思想流变:从先秦到现代的分野历程

   西周价值观念崩塌与儒家思想的建立   这一章的前半段,从中国的思想体系开始讨论。当然,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体系的主轴,必须由此角度下手。在此以前……
thumbnail

蒋璟萍:以礼仪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
thumbnail

孔祥安: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居安思危”出自《……
thumbnail

陈来:成中英哲学的“本体”

  1、哲学的智慧   成中英认为,哲学不仅是“爱智之学”,还是“知人及己“之知”、爱己及人“之爱”,是一种“智慧之知、智慧之爱”。因为无论你追求什么,总是要……
thumbnail

任文利:王阳明论孟子的两重公案——兼及孟子学的宗教性意味

  牟宗三先生曾谓“王学为孟子学”,并如此加以申说:“不管其悟良知之主观机缘为如何,其学之义理系统客观地说乃属于孟子学者亦无疑。”[1]牟先生区分“主观机缘……
thumbnail

黄玉顺:易学第一女哲穆姜

  【提要】穆姜对《周易》哲学的贡献主要是“三个首创”:一是首创对“元亨利贞”的哲学诠释。《易传》照抄了穆姜的诠释,只是将“体之长”改为“善之长”、 “嘉德”……
thumbnail

鲁凤:礼明乐备 清代阙里孔庙的祭祀礼器

  礼器,指古代在祭祀、丧葬、宴飨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是礼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就文庙祭祀来说,主要指祭器和乐器。阙里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起源较……
thumbnail

楼宇烈:中国的人文信仰是有根的

  编者按:“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平生论学实以人文立本。在新作《中国的人文信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楼宇烈用通俗的语言……
thumbnail

杨朝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thumbnail

邓声国:传统“家礼”之内涵、要素与文化属性

  中华传统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党中央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倡导与全面推动,中华传统家文化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学界的……
thumbnail

温海明:荀子心“合”物论发微

  关于荀子认识论的研究,学者通常都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待出发,认为荀子力图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期求得全面正确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可以说符合……
thumbnail

汤勤福:疑非圣人之言 朱熹论《孝经》

摘要:朱熹是重视《孝经》的,因为《孝经》中蕴含着义理。他认为《孝经》传自孔子与曾子答问的内容是“经”,其他“杂引传记以释经文”的内容属于“传”。他对混入“……
thumbnail

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时代意义

从“两个结合”角度看,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很多契合处 ——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时代意义   中华文明的宇宙观体现为一种有机的整体,古代先贤将……
thumbnail

陈玉栋:《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章解析

  摘要:学界对《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章理解历来存在较大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关键字解读,二是对章节所表达的意蕴,三是本章与整体之间的联……
thumbnail

韩燕丽:瑞士汉学家耿宁对“良知”与“自知”的哲学解读

    瑞士汉学家耿宁既是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专家,又是研究并践行中国哲学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心学的著名学者。   从心性现象学到阳明心学   胡塞尔所……
thumbnail

王学典:统一性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
thumbnail

周杨:汉唐音乐文物与中华礼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礼”是建立社会群体秩序的重要原则和实践体系,贯穿于传统观念、伦理、风俗、制度……
thumbnail

王钧林:重塑“礼义之邦”的国家形象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审视民族复兴的内涵,深切地了解到民族复兴不仅仅是指复兴我们曾经有过的人民富裕、社会繁荣……
thumbnail

曹峰:“孔老”还是“老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他们分别引领的儒道两派,已各领风骚数千年,显然,其……
thumbnail

杨朝明:泰山与中国文化精神

  古老的泰山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被视为中国的“国山”,也是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文化名山。早在上古时期,诸多帝王便曾举行泰山封禅,以象征天命王权。……
thumbnail

鲍鹏山:孔孟的身份意识

  孔子是一个严格以礼自我约束的人,所以他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他不惜冒着别人说他谄媚的风险,也要严格谨守君臣之间的礼节。这……
thumbnail

朱汉民:民本思想如何影响中国?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包涵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码,使中华文化获得强大生命力。民本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政治理念,它既……
thumbnail

陈晓霞:创新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变革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呼唤着能与其相适应的创新性优秀传统文化……
thumbnail

唐青州:孔子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统观礼制发展史,经由夏商两代近千年的酝酿与发展,礼制在西周进至高度发达阶段,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因过于繁复而渐趋崩坏,《论语》中所记载的“八佾舞……
thumbnail

陈来:程颢为何说“‘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名称,可是这个名称要细究起来也不能说是完完全全的科学,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因为宋明理学诞生在北……
thumbnail

黄玉顺:《中庸》经典诠释学思想钩玄

  [提要]《中庸》所谓“道问学”乃是经典诠释学问题。“尊德性”是《中庸》经典诠释学思想的宗旨,即在经典诠释中“诚身”。因此,“尊德性而道问学”乃是《中庸》……
thumbnail

何仁富: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生命的教育

  瘦竹:何老师,您好!请您谈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为什么会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与您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什么联系?   何仁富:最……
thumbnail

韩建业:从比较视野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只有全……
thumbnail

陈明:《中庸》的儒教解读——以经学天人论与理学心性论为参照

  摘要:儒教说的成立除开功能考察描述,还需对其内部神学系统给出交代说明,因此,对“孔教之本”《中庸》的阐释无疑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文章认为《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