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使用的手机号码重新进入市场后,与旧号绑定的互联网账号未能解除绑定,给旧号和新号的持有人带来困扰。针对这一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了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提到要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提供“二次号码焕新”服务,实现一键解绑历史互联网账号,目前已覆盖超过200款主流互联网应用。
二次使用的手机号码确实容易给用户带来麻烦。对于新用户来说,刚刚启用手机号码就可能收到骚扰短信和骚扰电话;如果号码被前主人的互联网账号占用,新用户便无法注册相关账号,无法使用相关网络服务。如果前主人从事的是快递送餐、房产中介等行业,手机号码被标注为恶意营销等,新用户容易遭受误解,导致电话接通率低。更严重的是,有些老赖为了套取网贷公司的优惠,频繁换号,导致接盘“二次号码”的无辜用户蒙冤。
对二次使用号码的前主人来说,如果在放弃该号码时因为懒惰或忘记而没有解绑互联网账号,或解绑遗漏,将面临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例如,新用户可能通过短信验证码等方式,登录原用户的账号,进而获取原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通过短信验证码等方式重置原用户账户的密码,进行资金盗刷、恶意透支等违法操作。这不仅会导致原用户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
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码已经成为个人身份、金融账户、社交关系的“数字身份证”。电信企业对停用一段时间的手机号码进行再次放号,有助于盘活通信资源。然而,对于老用户来说,换号几乎意味着要对所有互联网账号进行全面解绑。为了方便老用户解绑互联网账号,工信部推出了“一证通查”功能,但这仅针对热门APP的账号绑定情况,且老用户一一解绑仍然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工信部指导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推出“二次号码焕新”服务,实现历史互联网账号的一键解绑。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服务平台均已上线“二次号码焕新”服务。例如,某平台在用户登录APP后,可搜索“二次号码焕新”服务,许多主流网络应用均已纳入解绑选项,用户可以单独勾选某个应用进行解绑,也可以选择一键解绑超过200款主流互联网应用,操作非常方便。
除了提供便捷解绑服务,电信运营商还应完善“二次号码”服务体系。首先是在新用户办理号码入网协议时,履行“二次号码”告知义务,保障新用户的知情权;其次是延长电话号码冻结时限,我国《电信服务规范》规定“电话号码冻结时限最短为90日”,为了尽量减少“二次号码”对新用户的影响,应将冻结最短时限延长,尤其是尚未解绑重要第三方服务的号码更应延长,比如延至一两年甚至更长。延长时间到达后,再全面清除老用户的信息和痕迹,与相关第三方联动解绑各种账号。
互联网平台应简化用户解绑和注销相关服务的条件和流程,避免过于苛刻和繁琐,以防止老用户因为解绑不便而弃用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