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当代价值: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
作为孔子对“仁”的一种解释,“仁者爱人”为历代思想家所推崇,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今天,继承和弘扬儒家伦理精神,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其伦理意蕴,发挥其面向当代生活的理论活力。为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梳理“仁者爱人”的伦理意...
作为孔子对“仁”的一种解释,“仁者爱人”为历代思想家所推崇,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今天,继承和弘扬儒家伦理精神,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其伦理意蕴,发挥其面向当代生活的理论活力。为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梳理“仁者爱人”的伦理意...
一 《孟子》一书中,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共有十四章。其中,七章是孟子劝说宣王行仁政,双方的态度和缓,气氛融洽,对话的时间应该是在伐燕之前;还有七章记载了孟子对伐燕的态度,以及对宣王的批评,往往言辞激烈,致使“王顾左右而言他”,时间应该...
如何向一位外国友人解释“礼”字?可以是“礼貌”“礼节”,也可以是“仪式”“典礼”。而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礼”是社会秩序的总称。 很多像“礼”一样意涵丰富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外国语言中鲜能找到与之对应或相近的词语,而这些概念恰恰...
摘要:《论语》中的“文”含义丰富,既反映了不同语境下的多重含义,更折射出诸子时代前后思想史上的重要转折——由德礼体系向仁礼体系的创造性转化。西周春秋时期的思想史围绕且聚焦于“德”,并塑造了德礼体系;孔子则进一步突出“仁”的意义,在仁礼互...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两个结合”,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的基本特色、内容、优势及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提供了遵循。具体而言,应重视中国文化的三性:主体性...
我想提出一个观点: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同时也生活在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指的是我们人类是非常伟大的,发明了各类科学技术。所以,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消除饥饿,即使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能利用科学技术来达成这个目标。然而,我们并...
笔者的学术研究,是从《孔子诗论》开始的。廖名春先生曾指出简文并非全部是孔子论诗,故改称《诗论》。而经过简序重排,所谓颂、雅、风的顺序说明显然站不住脚。《诗论》的出版,并没有解决大家关心的子夏传《毛诗》、诗序等问题。不过笔者曾经据《诗经》...
《孟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包括政治框架、经济模式、道德教化、规矩意识、生态治理、军事外交等,但它的要义或者核心则是“仁政”学说。那么,何为“仁政”呢?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先王之道”“尧舜之道”,用范祖禹的话说就是“治天下之法...
所谓农忙止讼是指在农忙季节,为避免妨碍农时,停止受理田宅、婚姻、债负等民事案件。《礼记·月令》曰:“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不过,这里提及的只是“仲春之月”,没有明确指出是因为农忙而“止狱讼”,且“止”的是...
当代的中国思想渊源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汲取了人类启蒙至今的思想精髓。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重思百年中国思想发展史,在更深刻的层面展现其世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