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共 58 篇文章

标签:礼

孟子升格运动:成圣机制与儒学发展关系考_儒读汇

孟子升格运动:成圣机制与儒学发展关系考

  孟子被尊为“亚圣”,是儒家思想重要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在继承、阐发、创新儒家思想方面,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的“浩然之气”“大丈夫”精神,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塑造、精神禀赋的滋养更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圣孟子画像   孟子一生的成长、成...

古今中西之争破解: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路径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新征程上,无论是对内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个体价值的重构路径_儒读汇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个体价值的重构路径

  我们正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必然要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体,也必然要研究儒学的现代化问题。   一、儒家是一种集体主义吗?   学界和社会上流行的看法是,...

中国式现代化使命:文化复兴的深层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

牡丹文学史考:唐诗中的花卉文化象征_儒读汇

牡丹文学史考:唐诗中的花卉文化象征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历来颇受众人喜爱,那么,它是何时进入文化艺术史的?历史上,众多牡丹绘画名家留下了哪些珍贵的艺术作品?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20日,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知名作家荣宏君携新作《翰墨天香:...

传统文化两创实践:智慧转化的实施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两个结合”,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的基本特色、内容、优势及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提供了遵循。具体而言,应重视中国文化的三性:主体性...

生活儒学现象学:存在论诠释的新维度

  【提要】生活儒学当然是儒学,却与现象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可谓“生活现象学”,即现象学的一种中国儒学形态。“生活”作为“事情本身”的“现象”,乃是“前存在者”的“存在”观念,即“生活即是存在,生活之外别无存在”。但此“存在”或“生...

学术第三次转型:人文社科研究的范式变革

  古今中外,学术的发展总是由时代所推动,时代是影响学术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现代中国的学术发展就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桴鼓相应。   1949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巨变,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完成了两次大规模、全方位...

网络治理儒学方案:反霸凌的

网络治理儒学方案:反霸凌的"克己复礼"逻辑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暴力和霸凌行为如同暗流,侵蚀着人们的心灵。然而,古老的儒学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破茧之力。”克己复礼”,这八个字蕴含着跨越时空的力量,指引我们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网络空间。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用儒学思...

赞(0)XbaiXbai文化 阅读(24)

孔祥安: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居安思危”出自《尚书》。“《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时期晋国为达到与楚国争霸天下...

曾振宇: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

  摘要:孔子之“仁”具有不可言说性。在人类用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中,“目之”与“默识”蕴含直觉体悟和信仰的成分。知性认识无法达到对本体的观念性把握,直觉体悟和信仰是接近本体的有效路径。仁内在于人性,具有先在性,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普遍本质...

顾农:柳宗元的咏史诗

  我国历史悠久,载籍丰富,诗人们也喜欢咏史。东晋、刘宋间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三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柳宗元非常仰慕陶渊明,于是也写了三首,而略有变通:西汉名人疏广和他的侄子疏受乃是以要求提前退休著名的,柳宗元的处境、思想与此全...

曾振宇: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

  在孔子仁学研究领域,学界不同程度地存在“矮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仅仅将孔子之“仁”界定为伦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忽略了孔子之“仁”其实也是一哲学概念,“仁”具有不可言说性;其二,深受子贡“子罕言性与天道”误导,对孔子仁学与人性...

黄玉顺:何谓当代儒学

  转瞬之间,《当代儒学》辑刊已创刊十周年,共出版了20辑,可喜可贺!不仅如此,实际上,《当代儒学》辑刊已经在学术界、思想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此何以故?当然与《当代儒学》的办刊宗旨的自我定位密切相关。借此十周年纪念之机,我谈谈自己对“...

朱承:《尚书》中的治乱认知及其应对之道

  摘要:《尚书》中的政治认识主要围绕“治乱”问题展开。《尚书》认识到自然灾害、为政失德、四方叛乱等因素必然带来秩序危机,对于为政者来说,除了积极应对自然挑战并改造自然为民众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对秩序危机,《尚书》为此建构天...

段重阳:宋明理学中的宇宙论与形而上学——从沃格林和牟宗三的差异谈起

    摘要:在沃格林看来,中国思想从未完成对宇宙论的突破,即“神性根基”未在超越与开端两个方向显示自身。与之相反,在牟宗三的哲学史书写中,宇宙本体论恰恰指向了对宇宙的超越。然而,在宋明理学中,作为对紧凑宇宙论的突破,体用论的形而...

朱康有:深化对“第二个结合”的认识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到并概略阐述的“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其历史影响将是非常深远...

杨国荣:古典学与经学——内涵和意义

  经学与古典学(classical studies)相关联,两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古典学还是传统经学,今天都面临如何走向现代的问题。西方所谓的后古典学,便已折射了这一点:它不满足于仅仅关注文献考证,而是要求从...

王春河:司马光谈用人之道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秉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宗旨,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在《资治通鉴》《稽古录》等司马光...

彭锋:文化建设的第四种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宋立林:礼要“合理”_儒读汇

宋立林:礼要“合理”

  我们现代人经常问:“这合理吗?”事情的合理与否,意味着合法性的有无。其实,中国古人更关心合“礼”与否。这是因为“礼”在古代被视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换句话说,合礼的自然也是合理的。要想合理,就要合礼而不能违背礼。   早在...

刘昭:荀子的劝学思想_儒读汇

刘昭:荀子的劝学思想

  人禽之辨,学与不学。孔子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对人禽之辨已有相当之自觉,同时对人类区别于生生万物之独特的“类意识”亦有相当之自觉。其后,孟子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界定为“仁义”的有无,明确提...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