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红雷:新儒商企业的长治久安之道
各位朋友,我今天来跟大家谈谈新儒商企业的长治久安之道。根据我的观察,咱们的新儒商企业之所以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面前,特别是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滑环境的冲击面前,能够站稳脚跟,逆势而上,不断发展,主要是建立了四种机制。第一个是理念机制,第二个...
各位朋友,我今天来跟大家谈谈新儒商企业的长治久安之道。根据我的观察,咱们的新儒商企业之所以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面前,特别是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滑环境的冲击面前,能够站稳脚跟,逆势而上,不断发展,主要是建立了四种机制。第一个是理念机制,第二个...
端阳戏婴 苏焯/绘 端阳故事图册·悬艾叶 徐扬/绘 古代大部分节日都是单日,往往是单月单日,如一月一日元旦、三月三日上巳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中国人讲究好事逢(成)双,认为成双成对...
淳正家风,家国兴盛。中华民族素有重家庭、讲家教、守家风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发展为一种浓郁醇厚的家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摘要:儒家德性政治观念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中的“存活现象”所在多有,堪称中国政治“活着的传统”,亦构成中国本位政治理论构建的枢轴环节。在厘清“前诸子时期”关于德性政治的思想脉络的基础上,从先秦儒家原典及近人论著之中,可以爬梳提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
【导语】2023年2月28日,由凤凰网主办的大型文化活动“致敬国学: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上线致敬盛典,隆重揭晓“国学耆宿计划”、“国学星斗计划”、“国学活化计划”入选名单。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教授彭林先生荣选“国学星斗计划(名...
“中国信史”,是指记载真实可靠、避免想象臆造的中国历史。所谓“信”,是真实可靠的意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扼要总结了百余年来中国学术的重大创获,饱含着对中国信史和中华文明的崇高礼敬,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中...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恢宏的历史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其中所蕴含独特的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一个鲜明特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穷居不损...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旨归,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使命,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现在进行时,也是朝向未来的开放过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基...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把“和”落实到生活的在在处处,“和为贵”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思维习惯之一。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和”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家各派思想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
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其指向人类的生命情感问题,蕴含着感性自我的真理性探寻。因此,中国古人常以诗为载体,抒发情感、寄托志向,并且将其作为精神归宿。孔子曾提出“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的论断。那么《论语》作为儒家学派,乃至...
鲁在儒家经典及其解释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年,晋国韩宣子(韩起,晋国六卿之一)在鲁国看到《易象》与《鲁春秋》二书,感叹“周礼尽在鲁矣”。 现今一般认为,所谓“周礼尽在鲁”,是指在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
中国文化是具有终极人文关怀的文化,可以用《周易·贲卦·彖传》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语来表述。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人文化的,以成人为终极目的。忧与乐是人的两种对立情愫,如何调适使之上遂下达、通贯于人伦日用,推展应用于政治社群,是...
谈及战国时期的大儒孟子,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他的“性善”学说,想到的是他的“仁政”蓝图。无论是“性善”还是“仁政”,本质上说都是孟子欲从根本上解决战国时代的社会问题而服务的。所以,孟子的“仁政”学说是治国理政的学说,是孟子式的“王道之治”...
中国儒学文化一直是通过基督教概念被理解的,“天”被译成“Heaven’(天堂),“义”被译成“righteousness”(基督教义理),“礼”被译成“ritual”(基督教礼仪),“道”被译成“the Way”(上帝之路),等等,结果...
书名:《论语义解》 作者:尔雅台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最近收到尔雅台先生的新书《论语义解》,拿在手上看,古朴大气,感觉颇妙。此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的集解,全书依朱子《论语集注》为底本,每章“经典原文”之...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君子不仅有着文质彬彬、知书达礼、温柔敦厚的翩翩风度,而且品德高尚、坚毅勇敢、智慧仁爱、胸怀坦荡,同时又能够审时度势、淡泊名利、知天达命……似乎一切美好的词汇与赞美的语言均可加之于君子身上。然而君子之所以成其为君子,关键...
作为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之于儒学发展的典范意义在于昌明周孔之教、增辉礼义之道,建构了以“礼”为第一原理的新型儒学思想体系,从而继孔孟之后又一次实现了对“礼”的创造性转化。不过,与孔孟纳“仁”于礼、以“心”释仁的内向运思不同,荀子对“...
摘要:张尔田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以章学诚为纽带,成为惺惺相惜的学术知音,旗帜鲜明地倡扬章学。作为彼时中日学界名望颇重的学者,他们有关章氏之学与中国经史传统的看法,构成一种潜在的跨文化对话关系,为讨论章氏之学的越境受容与思想学术的古今之变留...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生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性,又具有新时代的文明特质。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生成&n...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优秀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摘要:孔子提出的“仁者寿”命题,包含着德福一致的伦理蕴含。然而,他的另一条“死生有命”的训诫,看起来却与此命题相矛盾。颜渊、冉伯牛等有德之人的夭折,也加剧了人们对“仁者寿”可靠性的怀疑。后儒在历史上对“仁者寿”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和辩...
朱子的学问,综罗百代而广大精微。朱子在所耕耘之学问领域,既注重其独立性,又善于统贯综合之。就朱子《诗》学来看,学界常就《诗集传》展开研究,而对朱子《四书》经学中的诗学,则少有论述。然如将《诗集传》与《四书集注》稍加比照,即可发现同样的诗...
内容提要:从一代大儒张载的生平事迹,为人与思想,人品与学问来看,我们深切感受到其身上体现出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君子人格之美,其思想的开新创造之美。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张载不仅提出美好的理想、愿望,勾画出一幅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而且躬身践行,...
语言是文明“基因”的第一载体,每种文明都要通过它的语言来保存、显现和传递,因此每种文明的进退得失,也都可以透过它的话语体系来加以考察和检验。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思考中华文明与当代世界的关系问题时,就有一个视角是不应模糊的:怎样通过自己的...
[摘 要]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抓住根本,即唤醒人们内在的良知、良心,激发人们对自我的向善、向上的要求,而不...
《颜氏家训》。资料图片 《颜氏家训》书影。资料图片 广西柳州柳江区穿山镇高平村,志愿者为村民书写家训家规。新华社发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书院,小学生们在听讲解员介绍有关朱熹讲学的故事。谢贵明摄/光明图片 “家训”是指家庭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