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读汇|儒学经典文化解析,广东儒家文化旅游指南儒读汇|儒学经典文化解析,广东儒家文化旅游指南儒读汇

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最新发布 第13页

林安梧:孔子为何被海峡两岸共同纪念?_儒读汇

林安梧:孔子为何被海峡两岸共同纪念?

  清明节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传统节日。   每年,两岸各地孔庙都举行祭孔仪式,追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祭孔仪式也成为两岸同胞密切感情、增进共识的重要纽带。   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已2500多年,两岸民众为何仍坚持纪念...

陈翠玉:从汉元帝诏书看古代农忙止讼文化

  所谓农忙止讼是指在农忙季节,为避免妨碍农时,停止受理田宅、婚姻、债负等民事案件。《礼记·月令》曰:“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不过,这里提及的只是“仲春之月”,没有明确指出是因为农忙而“止狱讼”,且“止”的是...

张京华:周敦颐为什么写《爱莲说》?

《爱莲说》是千古名篇   1063年,北宋仁宗嘉祐八年的五月十五日,周敦颐在虔州雩都,今江西赣州的罗岩,刻下了《爱莲说》,并由“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搏篆额,江东钱拓上石”。   到1179年,南宋孝宗淳熙六年,朱熹曾经收到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

王巍: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探源中华文明,赓续历史文脉。在7月11日举行的全国考古大会现场,新黄河记者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先生,王巍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并表示,海岱地区对中华文明的起源...

孔祥安: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居安思危”出自《尚书》。“《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时期晋国为达到与楚国争霸天下...

陈来:从“儒墨不相用”到“儒墨必相用” ——在“儒墨对话高端论坛”开幕式上的总结发言_儒读汇

陈来:从“儒墨不相用”到“儒墨必相用” ——在“儒墨对话高端论坛”开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刚才听了四位专家学者的报告,我这里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算不上是总结。当然,这个感想不是以坚实的研究为基础,而是因第一位报告者梁涛先生的题目,与最后的一位报告者薛柏成先生的题目,都是讲“儒墨互补”的问题,我想就以此来谈谈自己关于“儒墨互...

陈来:成中英哲学的“本体”_儒读汇

陈来:成中英哲学的“本体”

  1、哲学的智慧   成中英认为,哲学不仅是“爱智之学”,还是“知人及己“之知”、爱己及人“之爱”,是一种“智慧之知、智慧之爱”。因为无论你追求什么,总是要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去追求,它表现为一种人对于知和智的需求。所谓“智”(wisdom)...

唐文明:中国哲学研究中真理与方法问题

  现代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段:一个是在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初创时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另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讨论的主题被刻画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在第二个时段的讨论中,第一个时段讨论过的一些...

侯乃峰:当前《论语》的研究方向与空间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主流,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又以儒学文献为主要载体。《论语》一书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地位特殊,历来备受学者重视。两千多年来,《论语》流传极为广泛,其中的思想已经深深沉淀到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之中,成为...

马伯庸:曾巩可以学

  我一直有个看法。对普通人来说,唐宋八大家里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曾巩。像苏轼这种才华横溢的天才,我们可以去仰慕、去欣赏,但实在学不来。但曾巩不一样,他的文笔朴实简约,逻辑清晰,这些优点是普通人可以学习的,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曾巩有一篇名...

曾振宇: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

  摘要:孔子之“仁”具有不可言说性。在人类用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中,“目之”与“默识”蕴含直觉体悟和信仰的成分。知性认识无法达到对本体的观念性把握,直觉体悟和信仰是接近本体的有效路径。仁内在于人性,具有先在性,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普遍本质...

杜泽逊:给青年历史学家的几点建议

  今天到会的各位青年历史学家,都是学术才俊,都是新老朋友,孙齐同志要我说几句话,我想在这个场合就说几句真话。   第一,重申“三根柱子”理论。我有一次去台湾开会,林庆彰先生派三位弟子采访我,我提出“三根柱子支撑一个学者”的观点。三根柱子,...

张学谦:纬书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

  所谓“纬书”,是指兴起于西汉末、定型和尊崇于东汉的一类冠以“河图”“洛书”及七经之名、伪托上天及圣人神化儒学的文献,东汉人习称“图谶”。“纬”名的出现实际上迟至东汉晚期,是时人“纬以配经”观念的一种反映。纬书的内容十分庞杂,既有数术占验...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生生之学

  按照现在学科的分科,对于医学我完全是个外行,或许根本就没有资格来谈。但如何认识现在的学科分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科学这个概念指的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是世界近代以来兴起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分科的学问。所以我们可...

陈晓霞:齐鲁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山东要建成“一带一路”国际人文合作交流中心和重要基地,需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增强山东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要有效推进齐鲁文化走出去,需要把握齐鲁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其基本内涵。   齐鲁文化的...

方旭东:“分析的儒学”与经典诠释的覃思

  编者按: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2024年7月在曲阜尼山举行。值此契机,《走进孔子(中英文)》编辑部采访了此次论坛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方旭东教授。方教授曾因提出“分析的儒学”而在哲学界独树一帜。采访中,方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分析的儒学...

何中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为什么说“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新论断包含着怎...

黄玉顺:“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道路”问题的 儒家正义论思考

  【摘要】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本义是指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第一种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是一种特殊主义的叙事,而是普遍主义的叙事;不是一个共时性概念,而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就其普遍性而论,作为归纳诸多不同民族...

彭林:礼乐教化 道一风同_儒读汇

彭林:礼乐教化 道一风同

  编者按   12月24日,《光明日报》第3版刊登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兼任教授彭林先生的文章《礼乐教化 道一风同》。现转发全文。   2024年是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3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国际儒学联合...

赵敬仪:“横渠四句”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张载的《横渠语录》,冯友兰先生称之为“横渠四句”。一千多年来,“横渠四句”震烁寰宇,传诵不绝,成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

黄玉顺:易学第一女哲穆姜

  【提要】穆姜对《周易》哲学的贡献主要是“三个首创”:一是首创对“元亨利贞”的哲学诠释。《易传》照抄了穆姜的诠释,只是将“体之长”改为“善之长”、 “嘉德”改为“嘉会”,朱熹则在继承穆姜之说的基础上发挥出宇宙论、本体论的理学思想。二是首创...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