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读汇|儒学经典文化解析,广东儒家文化旅游指南儒读汇|儒学经典文化解析,广东儒家文化旅游指南儒读汇

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最新发布 第15页

张西平:中国学研究需要怎样的学术批评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

王杰:《云梦秦简》的“五善五失”说

  《云梦秦简》又称睡虎地秦简,因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而得名。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中出土了1115枚竹简(包括残片80枚)。这些竹简经整理编纂,分为《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

安乐哲:中西阐释域境的相互镜鉴

  中西文化之间长期地存在着不对称关系。今天,当我们走进一家中国书店或图书馆时,有关各种西方文化的书籍,无论新旧,几乎都很容易找到,而且翻译质量都很高。一群年轻、求知若渴的中国读者是推动这类书籍出版的持久动力。   可是,如果我们走进一家西...

陈来:对黄勇新书《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的讨论

  首先,对黄勇教授这本新书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对复旦哲学学院中哲丛书的第一本力作问世表示祝贺!黄勇教授着眼于当代美德伦理学这个体系遭遇到的问题,即其内部缺陷,并谋求用儒家伦理学的资源来加以解决,来完善这个体系。他的著作总体上非常有...

朱康有:论党的自我革命的中华文化基因

  “自我革命”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探索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历史周期率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严格来说,中国传统历史不存在真正彻底的“自我革命”,因为它一直没有走出改朝换代这个封闭...

查建国 陈炼:发掘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

  当代的中国思想渊源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汲取了人类启蒙至今的思想精髓。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重思百年中国思想发展史,在更深刻的层面展现其世界意...

邹广文:回归自己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摘要]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化则赋予了主体性以“人”的维度,因为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主体性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及传统的自觉意识,是一个民族现代文化生命的根本维系,是面向未来不断开放创新的超越意识。中华文化...

郭齐勇:什么是孔子说的“成人”?

  孔子还说到“成人”。   所谓“成人”,顾名思义是指完美的人。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

王伟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不仅...

乔飞:朱熹“三纲”人伦观再探讨

  内容摘要:对于朱熹“三纲”的内涵,学界有不同观点。揆诸朱熹的著述,其“三纲”来源于“天理”。朱熹的“三纲”人伦具有对等性,但更强调人伦关系中卑幼对尊长的宽仁、顺从义务,以求维持人伦关系整体的存续与稳定。朱熹以“理一分殊”理论阐明其“三纲...

颜炳罡: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_儒读汇

颜炳罡: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许多典故在今天依然有着璀璨的思想价值。大众日报理论版今起推出“新论语”栏目,寻古思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敬请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

周丹丹:儒学与基层社会共同体——基于清代浙西移民村落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儒学的现代境遇,陈来先生有言:“就文化观念本身来看,‘五四’以来文化激进主义的全盘反传统思潮,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理论的偏差或误区。这就是:以科学和民主为划分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以外在功能判别传统文化的现代价...

丁为祥:今古本《大学》之不同时代与不同的关怀侧重——《大学》精读导言之四_儒读汇

丁为祥:今古本《大学》之不同时代与不同的关怀侧重——《大学》精读导言之四

  宋明理学关于《大学》今古本的分歧,虽然集中表现在朱子学与阳明学之间,但其之所以形成分歧,又是由《大学》形成之不同时代与研究者之不同的关注侧重所决定的。因而,要弄清这一分歧的原委,也就必须从主张今本《大学》与主张古本《大学》之一种可以共同...

王江涛:好学乐教与孔颜真乐

  孔颜之乐是宋明以来历代儒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具有罕见的连续性特征。昔日周敦颐教程颢“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二程集》),“寻孔颜乐处”由此成为有志于成圣成贤者追求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非生而有之,而是靠后天的修身工夫实现。事实上...

吴光:修己以安百姓

  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杂志一期曾以《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为题,摘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

徐志啸:《诗经》学极简史

  本文拟对《诗经》问世以后,历代对其所作的研究,择其大要,做一梳理,挂一漏万,难称周全,故谓之“极简史”。所谓的《诗经》学,或《诗经》研究,包括对《诗经》的编定、传播、注解、诠释等多方面,所涉及的领域可涵盖经学、文学、史学、语言学、考古学...

楼宇烈:中国的人文信仰是有根的_儒读汇

楼宇烈:中国的人文信仰是有根的

  编者按:“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平生论学实以人文立本。在新作《中国的人文信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楼宇烈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人文信仰所具有的精神特质、价值关怀乃至现实意义,强调应该探求合乎东亚文化传统的宗...

王杰:养成好学乐学的自觉

  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与他的学生谈论学习时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大意是说,我并不是一出生就什么都知道,我只是喜好先人留下的文化,勤奋敏捷去努力学习探索罢了。并且他十分自信地认为,“十室...

姜珍婷:中华民谚中的家庭文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天然纽带。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国风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我国民谚中多有家庭家教家风类谚语,它们语言通俗活泼,内容警策有力,蕴含了中华...

李磊:大河之洲里的中国式现代化

  近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艺术论坛在曲阜举办。本届艺术论坛筹备期间,受邀嘉宾紧紧围绕“文明互鉴 以艺通心”的论坛主题,积极创作,撰写了20余篇、约17万字有新意、有深度的主题论文,对新时代如何展开国际交流与对话,建设中华民...

徐渊:吴承仕先生与《三礼名物》

  1926年1月10日(农历乙丑年十一月廿六),吴承仕上书章太炎论“古今文”(《华国》第二期第十二册)。是时,吴承仕正任课中国大学,为诸生讲《尚书》,“拟仿刘申受之例,别作集注,并仿江、孙之例,细为疏释”。此时吴氏的学术研究计划以《尚书》...

杨朝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我们应当...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