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曾经充满神秘色彩的量子计算机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伴随而来的各种传言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例如“量子计算机能瞬间破解所有密码”“银行账户将集体面临安全威胁”。这些传言是否真实呢?
量子计算机,简言之,是依据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相比之下,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则是基于经典物理规律运行的计算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专家指出,量子力学的物理原理使得一些独特现象得以发生,比如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这些现象使得量子计算机在某些特定计算任务上能够显著超越最强的传统计算机。然而,这些量子特性通常非常脆弱,需要在极其苛刻的环境中才能稳定存在,否则就会失效。
该专家解释,“量子计算机能瞬间破解所有密码”的说法源于1994年由美国数学和计算机学家Peter Shor提出的量子质因数分解算法。这一算法能在多项式时间内完成质数分解,对现行的RSA加密体系构成潜在威胁。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子计算机能瞬间破解所有密码”。
目前,量子计算机的研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原因是量子力学的特殊性质对环境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此外,复杂且精密的计算任务需要对处于量子状态的物质进行精准无误的操控。尽管超导量子电路、光量子等技术路线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进一步提升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和如何及时纠错,从而确保更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因此,一般来说,现有技术下的量子计算机并不具备取代经典计算机的能力,除非是一些特别设计的任务。
此外,量子计算并非无所不能。为了应对潜在威胁,各国都在加紧研发和推广“抗量子加密”。目前,中国和美国的抗量子加密算法标准化和产业化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中。由于抗量子加密技术基于经典物理,其全面部署所需解决的技术困难,相较于量子计算机的制造要小得多。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完全不必担心量子计算机会对银行账户构成威胁。”上述专家指出。(记者 沈慧)
【纠错】【责任编辑:冉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