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观念效用研究:儒家伦理的现代社会功能
庄子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庄子·人间世》)。父子之亲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主体间事实,存在于有血亲(或者类血亲)传递关系诸人之间的心智情感联结中。如何处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血亲伦理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人伦生活的核心主题,...
庄子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庄子·人间世》)。父子之亲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主体间事实,存在于有血亲(或者类血亲)传递关系诸人之间的心智情感联结中。如何处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血亲伦理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人伦生活的核心主题,...
【提要】顾炎武的“实学”是一个不同于宋明理学“实学”的新概念,具有一般学术方法论乃至“哲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其“实学”的宗旨并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而是“修己治人”。其“实学”的纲领是“论学论政”两个方面的综合:一方面是“论学”...
近年来,荀子研究是一个重要热点,有很多新的成果,令人欣喜。梁涛的“性恶心善说”即是其中之一。我在以儒家生生伦理学[1]原理为基础重新梳理儒学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有一些不同的理解,特提出来与其商榷,以共同促进荀子研...
一、中国儒学是开放的、不断转化的理论系统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中国文明的样式,是中国社会乃至东亚社会的生活方式。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儒家的影响力以至于如此深厚:儒家价值标准几乎已经等于中国人的是非观、善恶观和待人接物的分寸。不过...
摘要:本文是基于陈来先生《仁学本体论》和《儒学美德论》两部著作,对陈先生哲学体系的研究。陈先生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关注现代性语境下的道德问题,他两部著作中呈现出的成熟哲学体系牢牢坚持对此一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形成其仁学哲学思想。陈...
摘要:齐宣王不忍牛觳觫而以羊易牛,孟子将此概括为“仁术”,以消解维护衅钟旧礼与倡导“爱物”的仁的新观念之间的张力。“仁术”是行仁的巧法,突出了仁心的实现问题。朱熹要求从恻隐之心出发反求其本心,出于内在仁心的一切为善且可行的举措,都可归属...
清明节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传统节日。 每年,两岸各地孔庙都举行祭孔仪式,追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祭孔仪式也成为两岸同胞密切感情、增进共识的重要纽带。 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已2500多年,两岸民众为何仍坚持纪念...
探源中华文明,赓续历史文脉。在7月11日举行的全国考古大会现场,新黄河记者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先生,王巍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并表示,海岱地区对中华文明的起源...
摘要:“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论语》记载孔子人性论思想的直接材料。历代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虽然都掺杂了时代和解释者本人等方面的因素,但也从某些方面揭示了“性相近”说的某些内涵,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性相近”说有着重要的启发意...
我一直有个看法。对普通人来说,唐宋八大家里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曾巩。像苏轼这种才华横溢的天才,我们可以去仰慕、去欣赏,但实在学不来。但曾巩不一样,他的文笔朴实简约,逻辑清晰,这些优点是普通人可以学习的,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曾巩有一篇名...
一、“师”最初为封建领主 孔子创建儒学,将“王官学”的贵族世家知识向平民精英开放,从而为“百家言”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孔子创立的孔门组织,天然带有过去封建贵族组织资源的色彩。孔子称“师”,便是典型例子。从周代金文的材料来看,“师”一般...
编者按: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2024年7月在曲阜尼山举行。值此契机,《走进孔子(中英文)》编辑部采访了此次论坛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方旭东教授。方教授曾因提出“分析的儒学”而在哲学界独树一帜。采访中,方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分析的儒学...
李瑾的《孟子释义》《山海经释考》和《论语释义》由三家出版社相继推出,这是国学研究方面一次很有意义的成果展示。在三部约计120万字的作品中,李瑾全面借鉴并系统提炼了相关经典2000年来前贤名家潜心著述的精华,同时“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障碍和困境。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环境中,寻找全方位蕴含着中华文化内涵且...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因为中华文化中藏着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码。这里从中华文化的经典体系中,找到一些足以代表中华文化基因的核心思想。 其一,生生。 中华经典没有关于上帝创世、上帝造人的信仰,中国思想家从大自...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或引用王阳明的学说主张,强调要“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那么,王阳明心学之于当今社会究竟有怎样的价值?王阳明心学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编者按:2013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海上儒林——《何谓普世?谁之价值?》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当代儒家学者上海论坛”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就《何谓普世?谁之价值?》进行了讨论,更深入到该书所涉及的重大命题中,...
【摘要】:“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植于中华...
春秋时期,即中国的“轴心时代”,出现了一批堪称女哲学家的杰出女性,却不见于“中国哲学史”的记载;今天理当加以发掘,以呈现她们的哲学智慧,还原她们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应有地位。杨叔姬(羊舌叔姬)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杨叔姬(生平不详)...
儒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主导思想和主流意识位置。儒家创始人孔子,历来被尊称为圣人,孔子的《论语》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言。《论语》所述“礼之用,和为贵”成为中国人坚信不疑的重要信仰和思想观念,也是儒家最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他们分别引领的儒道两派,已各领风骚数千年,显然,其影响还将持续下去,这一点不会有人反对,但是历史上“孔老”一词非常流行,而“老孔”却非常少见,...
10月27日,山东省纪委监委主办的践行“两创”方针、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济宁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探索开辟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进行交流研讨。记者采访了孔子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特...
【提要】孟子提出“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董仲舒则“屈君而伸天”,以“阴阳灾异”来格(正)“君心之非”。程朱理学在哲学上比汉唐儒学有重大的发展,但在政治哲学上却鲜有突破,大致是伸张孟子的政治思想,甚至可以说未离董仲舒“阴阳灾异”思想的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百年...
今天的座谈会,主题是“近十年来儒学研究趋势的回顾与前瞻”。这看起来时间跨度不长,其实是一个大题目,因为:它涉及的是儒学研究的一种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如果不能说是“时代性”的,也是“历史时段性”的,这取决于怎样理解“时代”概念。 简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语境下,儒家文化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向今日世界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显示其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瞩望全球,各种棘手问题相互交织、重叠,仁者爱人、大同世界的理想显得更加难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礼记·礼运》篇“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观念,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高远的社会理想。这一理想既以“天下”为单位,涵盖整个世界,从而超越单一国家、民族与文化的个别立场,体现最为普遍的人类立场;同...
摘要:中国的人性论思想虽由孔子奠定,但在孔子之前,人性论就已经萌芽和发展了。讨论孔子之前、尤其是春秋时期的人性论,对于认识孔子的人性论思想有重要意义,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历史背景。从现有材料来看,春秋时期对于人性的讨论大多是在政治视野下进行...
瘦竹:何老师,您好!请您谈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为什么会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与您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什么联系? 何仁富:最早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是在2004年。那一年的孔子诞辰日,山东曲阜举办祭孔典礼,中央电视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把握,指明了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