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中国”作为“中道之国”——基于儒家仁性论的视角
从世界历史视域理解何以中国,在当代语境中,无法绕过雅斯贝尔斯所提“轴心时代”(The Axial Age)和沃格林所提“天下时代”(The Ecumenic Age)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涉及人类文明的多元平行进展,尤其是涉及各大文明中的精...
从世界历史视域理解何以中国,在当代语境中,无法绕过雅斯贝尔斯所提“轴心时代”(The Axial Age)和沃格林所提“天下时代”(The Ecumenic Age)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涉及人类文明的多元平行进展,尤其是涉及各大文明中的精...
从礼俗到礼仪,再到礼义,春节各种节庆习俗,集聚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我们需要温故知新,返本开新,正确认识和理解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意义,挖掘其丰富文化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以“礼”行礼,将礼的真精神切实贯穿于具体施行中,形成尊道德...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审视民族复兴的内涵,深切地了解到民族复兴不仅仅是指复兴我们曾经有过的人民富裕、社会繁荣、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历史,而且指复兴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礼乐发达、文明先进的“礼义之邦”...
《论语·为政》开宗明义,说“为政以德”,而孔子之学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学问。 孔子施教,目标是“成之以文德”,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只有为政以德,才能“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以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否则,实行暴政,后果就不堪设想。事...
牟宗三(1909—1995年),字离中,山东栖霞人,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新儒学八大家”之一。牟宗三治学,目的在于“点醒人的真实生命,开启人的真实理想”。 治学需潜心于“固执” 一个人纵有天才,倘无潜心于“...
倪培民先生几乎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潜心钻研儒家功夫哲学,给中国与国际哲学界贡献了这一佳构,我在此表示敬重与贺忱!是书由商务印书馆于2022年10月出版。 培民兄的煌煌大著精专厚实,深具启发性,令人钦佩。他把儒家、功夫、哲学三视域合而观之...
自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泰州学案”以降,对泰州王艮一脉学术思想的研究绵延不绝、波澜迭起。及至近现代,梁启超在《明儒学案节本》眉批中首提“泰州学派”这一概念后,于是乎以“泰州学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活动持续不绝、论著数量可观...
札记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著述形式,又称杂识、杂录、笔记、笔谈、丛谈、随笔、随录、漫录等,今人常以“笔记”一名统之。古代札记的内容涉及广泛,包罗宏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所不赅。在种类多样的札记体著述中,有一种是以学术问题探讨为主...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他们分别引领的儒道两派,已各领风骚数千年,显然,其影响还将持续下去,这一点不会有人反对,但是历史上“孔老”一词非常流行,而“老孔”却非常少见,...
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创造了悠远博厚的中华文明。仁爱思想始终是中华文明最具优先性、通贯性的核心价值,至今仍在影响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行为选择。 仁爱的文明原理,使中国始终尊重基于各自不同特性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发展,又具有如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