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研究:中华文明研究的技术赋能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
旅游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能休闲放松强身健体,又能接近文化与自然的活动。旅游综合提供人类身体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所需的多种要素,是一种追求健康的修心生活。 饱览名山大川,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体验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获得精神上...
清明节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传统节日。 每年,两岸各地孔庙都举行祭孔仪式,追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祭孔仪式也成为两岸同胞密切感情、增进共识的重要纽带。 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已2500多年,两岸民众为何仍坚持纪念...
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民族和...
所谓农忙止讼是指在农忙季节,为避免妨碍农时,停止受理田宅、婚姻、债负等民事案件。《礼记·月令》曰:“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不过,这里提及的只是“仲春之月”,没有明确指出是因为农忙而“止狱讼”,且“止”的是...
《爱莲说》是千古名篇 1063年,北宋仁宗嘉祐八年的五月十五日,周敦颐在虔州雩都,今江西赣州的罗岩,刻下了《爱莲说》,并由“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搏篆额,江东钱拓上石”。 到1179年,南宋孝宗淳熙六年,朱熹曾经收到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
探源中华文明,赓续历史文脉。在7月11日举行的全国考古大会现场,新黄河记者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先生,王巍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并表示,海岱地区对中华文明的起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居安思危”出自《尚书》。“《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时期晋国为达到与楚国争霸天下...
刚才听了四位专家学者的报告,我这里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算不上是总结。当然,这个感想不是以坚实的研究为基础,而是因第一位报告者梁涛先生的题目,与最后的一位报告者薛柏成先生的题目,都是讲“儒墨互补”的问题,我想就以此来谈谈自己关于“儒墨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