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儒学文化为主的网站
提供儒学经典解析和广东旅游推荐
共 50 篇文章

标签:曲阜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生生之学

  按照现在学科的分科,对于医学我完全是个外行,或许根本就没有资格来谈。但如何认识现在的学科分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科学这个概念指的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是世界近代以来兴起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分科的学问。所以我们可...

纪莺莺:“认识实践”抑或“生活实践”?——读《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_儒读汇

纪莺莺:“认识实践”抑或“生活实践”?——读《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

《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罗祎楠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在《反求诸己:历史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论》(以下简称《反求诸己》)一书的结语中,作者罗祎楠自陈“这本小书是我在博士毕业后人生体会与学术思考的一些呈现”,...

朱汉民:中华文化的基因谱系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因为中华文化中藏着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码。这里从中华文化的经典体系中,找到一些足以代表中华文化基因的核心思想。   其一,生生。   中华经典没有关于上帝创世、上帝造人的信仰,中国思想家从大自...

涂可国:君子讲究道德理想

  儒家不但把君子确立为中国人应当追求的理想人格,而且围绕君子自身的道德社会理想做了阐述。孔子认为,地位高贵的君子如果对宗亲厚道、恭敬,那么民众就会致力于仁德;如果不遗弃故旧老友,民众也不会冷漠无情。“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

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时代意义_儒读汇

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时代意义

从“两个结合”角度看,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很多契合处 ——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时代意义   中华文明的宇宙观体现为一种有机的整体,古代先贤将生生不息的宇宙看作是有条理和运行规则的,体现为新生与旧生、此生与彼生交织而成的生命网络。...

刘增光:五经与中华文明的礼让精神

  “礼让”是中华文化中渊源甚早的重要德行和观念,以“让”作为核心字的“谦让”“礼让”等词汇至今都为人们所常道及。从思想学理上进行探究可知,周代礼乐文明有着“圣人贵让”的传统,以让为礼的实质与精神,“让”与礼制政治实践紧密相关。今人观念中作...

刘光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

陈彩芹:孔庙奎文阁 文脉悠长话自信_儒读汇

陈彩芹:孔庙奎文阁 文脉悠长话自信

孔庙奎文阁   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奎文阁高耸独立,如同阅历丰富的历史老人,诉说着古今的沧桑巨变。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以其藏书之丰富、建筑之独特、文脉之悠长而声名远扬,是国内为数不多且...

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如何启迪今人?_儒读汇

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如何启迪今人?

  由中国人民大学等主办的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正在福建南平举行。3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以“中华文明的宇宙观”为题,在武夷山朱熹园开讲中华文明讲坛第一讲。   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臧峰宇指出,中华文明的...

杨朝明:泰山与中国文化精神

  古老的泰山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被视为中国的“国山”,也是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文化名山。早在上古时期,诸多帝王便曾举行泰山封禅,以象征天命王权。在泰山及其周围地区形成的东夷文化得到充分发展,使泰山成为中国上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

南怀瑾: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名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兴的那个“悦...

黄玉顺:邓曼 中国第一女哲

  【提要】春秋早期的邓曼,堪称“中国第一女哲”。她对中国哲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具有涵盖形上学、形下学以及“天人之际”关系的思想系统,更在于她做出的三个思想首创:一是“天道”概念(天帝显示的必然法则);二是“天不假易”命题(天帝绝不宽容傲慢轻...

陈明:《中庸》的儒教解读——以经学天人论与理学心性论为参照

  摘要:儒教说的成立除开功能考察描述,还需对其内部神学系统给出交代说明,因此,对“孔教之本”《中庸》的阐释无疑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文章认为《中庸》是从属于《易传》的天人之学系统,以“天命之谓性”为前提,以“慎独”为起点,以“致中和”为原则...

刘晓峰:《管子》三十时节的结构逻辑

  《管子》的三十时节   《管子》的三十时节内容见其“经言”一组最后两篇《幼官》《幼官图》。两篇文字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排列顺序有异。汇其内容大致如下:   春:十二,地气发,戒春事。十二,小卯,出耕。十二,天气下,赐与。十二,义气至,修门...

黄俊杰:“中国诠释学”的类型与研究方法

  摘要:“中国诠释学”建立在中国文化独特而自成体系之“一本性”之上,有其自成一格之“中国性”,见之于经世致用之精神、政治之取向以及生命增上之愿景,不能简单视为“(西方)诠释学在中国”。中国诠释学至少有“实践诠释学”“生命诠释学”“政治诠释...

朱康有:在研学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区别于传统的大众游学,今天从教育角度提出的“研学”具有定向化、专业化甚至个性化的特色。研学,与处于静态的、定期的由专门机构、单位培训,按照特定知识体系达成目标不同,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形式拓展;和“旅”融合起来,说明它具有短期、动态特...

焦国成:历史变迁中的“孝”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里,“孝” 无疑占据着关键地位。中国自古以来便有 “孝悌为仁之本”“百善孝为先” 等经典表述。事父孝,故忠可移于君,孝悌行于家,则仁恩可推于外,这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秉持的基本伦理信念。“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儒读汇

为用户提供儒学经典的深度解析和广东旅游景点的推荐。了解儒学经典,发现广东旅游景点的魅力,就来儒读汇文化解析网。

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广东旅游解析 儒读汇网 好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