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自主体系:传统继承与当代建构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全面指导。2022年4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全面指导。2022年4月...
庄子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庄子·人间世》)。父子之亲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主体间事实,存在于有血亲(或者类血亲)传递关系诸人之间的心智情感联结中。如何处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血亲伦理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人伦生活的核心主题,...
根据《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曾与鲁哀公进行对话,鲁哀公寻求人才以治理鲁国。孔子将人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其中,圣贤被视为儒家理想的人格,而君子则是较高的境界。孔子虽不自称圣贤,但以君子自居,鼓励人们追求成为君子。 “君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共...
邓晓芒立足康德的道德哲学对儒家伦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根本批判。在他看来,儒家的伦理道德根子处有一种结构性伪善,使其道德乃至政治诉求上虽然反对“乡愿”,但终究无法摆脱乡愿的结局。他也注意到了儒家诚意的修身工夫。但他指出,人对自己的内心状态的...
思想解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是历史客观规律,也是历史客观事实。西方文艺复兴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同样如此。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20世纪70年代末...
【提要】孔子称管仲“如其仁”,按孟子、荀子与朱熹的解释,并非真“仁”,而属“以力假仁者霸”。这是符合孔子原意的理解。所以,孔子才批评管仲“不知礼”。孔子对管仲的批评集中于“仁”(博爱)与“礼”(制度)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意味着“礼”...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书影 杨朝明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最终成果《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历经十载,终于面世,是传统文化领域的一件幸事。该书资料详实,印制精美,是一部珍贵的儒学参考文献。 曲...
在曲阜读书、工作20多年,不时地徜徉于“三孔”等胜地,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些或巍峨或精致的碑碣。不论是带领学生还是陪同师友去“三孔”,每次面对一些重要石刻,都要观摩良久,辨识文字,寻找其中的历史信息,感受其中的文化温度。但作为一个儒学...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通过对话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其中的儒学“登峰”研究,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智慧,提升儒家文化传承创新话语权,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三部系列丛书 阐发儒家思想精神内核 “...
一、朱子学的知识取向 朱子哲学是十一世纪以来东亚地区最有影响的哲学,它不仅被统治阶级认可为官方哲学,而且得到了十二世纪直至前现代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认同。在整个“宋明理学”(Neo-Confucianism)中,与其他思想家及其流派相...
所谓邹鲁文化城市,就是指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形成了弘扬儒学、崇尚道德、坚持理想的邹鲁文化之风。邹鲁文化城市的名字不是现代人加上去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被社会所公认的。这些城市的先人们,千百年来传承邹鲁文化。参加邹鲁文化城市座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第二个结合”赋予坚定...
在攸关技术的刺激下,一个问题赫然逼显出来:人是什么?所谓“攸关技术”(TCH:the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humanity)是指那些关乎人的存在与本质、从而导致人伦忧患的技术。汉语“攸关”通常与“性命”联系在...
【提要】穆姜对《周易》哲学的贡献主要是“三个首创”:一是首创对“元亨利贞”的哲学诠释。《易传》照抄了穆姜的诠释,只是将“体之长”改为“善之长”、 “嘉德”改为“嘉会”,朱熹则在继承穆姜之说的基础上发挥出宇宙论、本体论的理学思想。二是首创...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障碍和困境。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环境中,寻找全方位蕴含着中华文化内涵且...
近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艺术论坛在曲阜举办。本届艺术论坛筹备期间,受邀嘉宾紧紧围绕“文明互鉴 以艺通心”的论坛主题,积极创作,撰写了20余篇、约17万字有新意、有深度的主题论文,对新时代如何展开国际交流与对话,建设中华民...
摘要:以“道性善”为“孟子第一义”,以“称尧、舜”为“第二节功夫”,这是人们对《孟子·滕文公上·道性善章》的一般看法。作为考释价值显著的大章,《道性善章》既涉及文史考证问题,又涉及哲学诠释问题,需要考证与诠释双管齐下。唯有在《孟子》单章...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认知天地社会人生的重要表达与生动实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民族精神特性;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生动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滋养着中国人的根与魂...
内容提要:哲学的精神转向是儒家心性之学对于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贡献。首先,从具体问题以及哲学研究的例子出发,讨论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以及智慧的独特之处,能够看到精神性的重要性,这既是儒家一直以来的核心观念,也是对近几百年来很有力量的凡俗的人文...
《易经》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是人文教化的目标,“化成天下”以“文明以止”为教化的方向。孔子继承上古三代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包含了系统完备的教化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历史研究》中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提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的文化将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 ...
哲学史专家钟肇鹏说:“广义的蜀学,其内涵和外延均相当于巴蜀文化。狭义的‘蜀学’就是指巴蜀人士的著作及论述巴蜀文化的著作,总称巴蜀文献。弘扬蜀学首先要加强对巴蜀文献的整理,宣扬蜀学,弘扬中华文化。”巴蜀文化的形上哲学思维体现了巴蜀文化的内...
自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泰州学案”以降,对泰州王艮一脉学术思想的研究绵延不绝、波澜迭起。及至近现代,梁启超在《明儒学案节本》眉批中首提“泰州学派”这一概念后,于是乎以“泰州学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活动持续不绝、论著数量可观...
日前,全本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清华大学,完成了她生命历程的第500场演出。20年前,作家白先勇敏锐地觉察到青年观众之于昆曲传承的重要性,提出“我的昆曲是给二十一世纪的观众看的”。如今,更多的戏曲剧目以青春化的呈现破圈,欣赏、传播戏曲也成...
摘要:如何理解《孟子·离娄下》的性、故、智的关系和《孟子·公孙丑上》的言、心、气的关系,历来注疏争讼纷纭。本文根据解释学循环的原则,即同时代的作品必有共同的用语、话题和写作风格,以《庄子》中的思想对以上两段重新做一诠释。结果发现,《离娄...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变革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呼唤着能与其相适应的创新性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现,要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塑造和引领作用,迫切需要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优秀...
中国有众多名山胜水,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明。黄河长江流域源远流长,涵盖了诸多不同民族的思想和文化,造就了惊世绝伦的文学艺术,呈现出纷繁多样的文明形态。“山水”并不仅仅指涉“风景”,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山水与天道、仁德、自然、生活方式密切相...
“法理”是古已有之的中国本土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书·宣帝纪》中的一段话:“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乃班固评价宣帝的“赞”语。目前,学界主要以两种方式解释这一最早的“法理”概念。一是作字面的、狭义的理解,...
摘要:义疏学之出现,既是儒家经学之重要阶段,亦是佛教解经学一重要环节。其实“疏”之名号,其起源当是“条分陈述”,而非牟润孙所谓讲经记录,儒家已有用其名义者。至于儒家讲经,已有念诵经文、都讲论难等事;而讲经后撰集解释,亦出现在皇家讲儒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