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道师:杜甫最重要的十首诗(三个版本)
作为杜甫诗的资深爱好者,讨论这个话题其实是比较肤浅的。 但我们的读者历来喜爱各种文学排名和数字组合,因为通过这种排名会加深记忆,有利于文化文学传承。因此,就有了什么“唐诗三百首”“唐宋八大家”“四大名著”“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大...
作为杜甫诗的资深爱好者,讨论这个话题其实是比较肤浅的。 但我们的读者历来喜爱各种文学排名和数字组合,因为通过这种排名会加深记忆,有利于文化文学传承。因此,就有了什么“唐诗三百首”“唐宋八大家”“四大名著”“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大...
摘要:王阳明的心学涉及“心与物”“心与理”“心与事”“致良知”以及“本体与工夫”等多重方面。在心物关系上,王阳明认为“意之所在便是物”,其含义不在于以人的意识或心体在时空中构造世界,而是通过心体的外化活动(心的意向性活动)来赋予相关对象...
“礼让”是中华文化中渊源甚早的重要德行和观念,以“让”作为核心字的“谦让”“礼让”等词汇至今都为人们所常道及。从思想学理上进行探究可知,周代礼乐文明有着“圣人贵让”的传统,以让为礼的实质与精神,“让”与礼制政治实践紧密相关。今人观念中作...
摘 要:天道、性命等观念代表了儒家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先秦儒家尤其是孔门之仁学,并不注重对天道、性命等观念作客观学理的论述,因其认为天道、性命并非现成的和外在于人生命的客观存在对象。他们更注重从具体的人生境遇中,通过人的情感现象来揭示天道...
10月19日至22日,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文史哲》名誉主编、《孔子研究》主编王学典于10月20日上午作为两名中国学者代表之一,以“儒学的...
【摘要】:“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植于中华...
“生活即教育”:生活儒学的教育现象学 ——儒家教育哲学的当代转化问题 【提要】教育现象学是对教育的现象学反思。依据生活儒学的生活现象学,“生活即教育”。“生活”意指前主体性的“存在”,以回答“存在者何以可能”的问题。...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文化传承发展,将“古今中西之争”转换为文化古今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以交融会通的方式促进了文化“涵化”。“第二个结合”形成的新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即将在北京开幕。围绕古典学与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国的西方古典学的发展历程、如何发展中国式古典学等议题,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 “古典学不是一门象牙...
《易经》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是人文教化的目标,“化成天下”以“文明以止”为教化的方向。孔子继承上古三代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包含了系统完备的教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