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_ 儒读汇 _ Page 4
分类: 文化
thumbnail

跨文化视角:儒学文化与西方哲学的核心差异比较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对话成为理解世界的重要维度。儒学文化与西方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其核心差异的比较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知,也为全……
thumbnail

儒学自我更新:杜维明文明对话思想研究

  近代以来,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陷入了困境。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强势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不断全面而深入地进入中国,而其中西方思潮对儒家思想……
thumbnail

文化主体性建设:理论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
thumbnail

大学生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
thumbnail

《易经》超越诠释:"天""帝"概念的哲学重构

  本文旨在通过诠释《易经》的“天”“帝”概念,更加深入地探究《易经》的超越观念。这里的《易经》指成书于西周时期的《周易》古经,不包括成书于战国时期的《……
thumbnail

现象学儒学转向:中西哲学融合的新趋势

  4月21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2022级研究生“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九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讲座主题为《现象学的儒学转向与儒学现象学》,由中山大学哲学系……
thumbnail

数字人文研究:中华文明研究的技术赋能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推……
thumbnail

山水比德思想:旅游伦理的传统文化资源

  旅游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能休闲放松强身健体,又能接近文化与自然的活动。旅游综合提供人类身体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所需的多种要素,是一种追求……
thumbnail

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古为今用"的实践范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
thumbnail

网络治理儒学方案:反霸凌的"克己复礼"逻辑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暴力和霸凌行为如同暗流,侵蚀着人们的心灵。然而,古老的儒学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破茧之力。"克己复礼",这八个字蕴含着跨越时空的力量,指……
thumbnail

林安梧:孔子为何被海峡两岸共同纪念?

  清明节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传统节日。   每年,两岸各地孔庙都举行祭孔仪式,追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祭孔仪式也成为两岸同胞……
thumbnail

蒋璟萍:以礼仪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
thumbnail

陈翠玉:从汉元帝诏书看古代农忙止讼文化

  所谓农忙止讼是指在农忙季节,为避免妨碍农时,停止受理田宅、婚姻、债负等民事案件。《礼记·月令》曰:“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
thumbnail

张京华:周敦颐为什么写《爱莲说》?

《爱莲说》是千古名篇   1063年,北宋仁宗嘉祐八年的五月十五日,周敦颐在虔州雩都,今江西赣州的罗岩,刻下了《爱莲说》,并由“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搏篆额……
thumbnail

王巍: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探源中华文明,赓续历史文脉。在7月11日举行的全国考古大会现场,新黄河记者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先生……
thumbnail

孔祥安: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居安思危”出自《……
thumbnail

陈来:从“儒墨不相用”到“儒墨必相用” ——在“儒墨对话高端论坛”开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刚才听了四位专家学者的报告,我这里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算不上是总结。当然,这个感想不是以坚实的研究为基础,而是因第一位报告者梁涛先生的题目,与……
thumbnail

黄玉顺:人是什么?——孔子面对“攸关技术”的回答

  在攸关技术的刺激下,一个问题赫然逼显出来:人是什么?所谓“攸关技术”(TCH:the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humanity)是指那些关乎人的存在与本质、从而……
thumbnail

陈来:成中英哲学的“本体”

  1、哲学的智慧   成中英认为,哲学不仅是“爱智之学”,还是“知人及己“之知”、爱己及人“之爱”,是一种“智慧之知、智慧之爱”。因为无论你追求什么,总是要……
thumbnail

舒婷玉:以“和合”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
thumbnail

唐文明:中国哲学研究中真理与方法问题

  现代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段:一个是在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初创时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另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thumbnail

任蜜林:孔子“性相近”说的历史诠释与思想新论

  摘要:“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论语》记载孔子人性论思想的直接材料。历代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虽然都掺杂了时代和解释者本人等方面的因素,……
thumbnail

侯乃峰:当前《论语》的研究方向与空间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主流,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又以儒学文献为主要载体。《论语》一书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地位特殊,历来备受学者重……
thumbnail

马伯庸:曾巩可以学

  我一直有个看法。对普通人来说,唐宋八大家里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曾巩。像苏轼这种才华横溢的天才,我们可以去仰慕、去欣赏,但实在学不来。但曾巩不一样,……
thumbnail

李竞恒:孔门封建考 论孔门为模拟封建关系组建的小共同体

  一、“师”最初为封建领主   孔子创建儒学,将“王官学”的贵族世家知识向平民精英开放,从而为“百家言”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孔子创立的孔门组织,天然带有过……
thumbnail

曾振宇: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

  摘要:孔子之“仁”具有不可言说性。在人类用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中,“目之”与“默识”蕴含直觉体悟和信仰的成分。知性认识无法达到对本体的观念性把握,直觉体……
thumbnail

李敬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
thumbnail

杜泽逊:给青年历史学家的几点建议

  今天到会的各位青年历史学家,都是学术才俊,都是新老朋友,孙齐同志要我说几句话,我想在这个场合就说几句真话。   第一,重申“三根柱子”理论。我有一……
thumbnail

张学谦:纬书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

  所谓“纬书”,是指兴起于西汉末、定型和尊崇于东汉的一类冠以“河图”“洛书”及七经之名、伪托上天及圣人神化儒学的文献,东汉人习称“图谶”。“纬”名的出现实际……
thumbnail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生生之学

  按照现在学科的分科,对于医学我完全是个外行,或许根本就没有资格来谈。但如何认识现在的学科分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科学这个概念指的是研究客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