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
乔飞:作为儒家法律思想基础的“天”
内容摘要:“天”是儒家法律思想中的基础性范畴;学界对中国古代“天”的内涵理解不一,各种观点异彩纷呈。按照儒家之集大成者朱熹对“天”的理解,可以将“天”总……
陈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关于《迂回与进入》
我饶有兴味地读完了于联的《迂回与进入》一书。晚近二、三十年以来,法国与美国学术研究的差别,越来越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以至《迂回与进入》这本书的书……
刘超:“一代儒宗”马一浮的书法哲学
2023年是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为了纪念“一代儒宗”马先生,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相继举办了“六艺一心——马一浮学术思想及世界意义特展”、“现代学术转型视域……
张全省:关中大儒李二曲的人格和思想之美
摘要:李二曲是清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李二曲一生的为人为学,体现出……
杨朝明: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摘要: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形成,需要从黄河文化最丰硕的文明成果——儒学的渊源说起。黄河流域广泛存在的伏羲文化,说明中国各个区域文明早早共同形成……
黄玉顺:情感正义论的儒家版本
仁爱正义论:情感正义论的儒家版本
——儒家情感伦理学再讨论
儒家的社会正义论,作为“制度伦理学”(ethics of institution),乃是一种“基础伦理学”(found……
黄玉顺:中国哲学的情感进路 ——从李泽厚“情本论”谈起
编者按:本文原载《国际儒学》2023年第1期,第15‒20页。本文是作者2022年6月29日在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中西视域下的李泽厚哲学思想”专场会议的发言,……
什么是清明节?——关于清明的传统、习俗与文化
清明 三月初七
水青则“清”,日月为“明”,“清明”二字的原意为清澈明净。用作指自然万物时,如元稹《西县驿》有“去时楼上清明夜”之“清明”,就是天朗气清、月色……
孙海燕:“禅悟”:儒家心学形成的一大助力
“朱陆之辩”作为宋明理学中的一大“是非”,是在“援禅入儒”的思想史背景下展开的。朱子多次批评象山“近禅”,象山对朱子也多有非议,如说:“朱元晦泰山乔岳,……
王杰:把读书学习作为终身习惯
古人讲:“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句名言旨在强调人们安身立命应从学习开始,学习以读书为根本。正所谓“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读书……
赵金刚:孔颜乐处与宋明理学的展开
摘要:周敦颐提出“孔颜乐处”这一问题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具有“贯穿性”,随着理学的展开,“乐”从境界转化为“本体”,获得此乐的方式也更加的“简易”,此种变……
田文军: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学
摘要:中国哲学史学的建构,最基本的理论要求之一,是参照西方民族的哲学观念,结合中国哲学的实际,阐释哲学的意涵,从理论上界定何谓哲学。在中国哲学史……
陈壁生:两种“六经皆礼”
摘 要:以郑玄所构建的以礼注经的经学体系为基础,在清末民初经学系统化的过程中,出现两种不同的“六经皆礼”理论。一种以曹元弼为代表,强调“六经同……
方朝晖:重思中学与西学的路径问题
现代中国学术体系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进了几乎所有的西方学科,包括如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在每……
涂可国:儒家的人文主义财富观
当前,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国人的财富意识不断增强,平民普遍企盼“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升官发财”“发财致富”,财富力量、财富梦想、财富欲望、财富崇拜……
许倬云:为什么今天只有专家,而罕有知识分子?
传统观念里知识分子的四个维度
知识分子指的就是中国的“读书人”,这种人不在具体的工具层面想问题,而是在原则与理论层面上想问题。
北宋理学家……
贾泉林:章太炎晚年儒学诠释的三种面向
鲁迅在逝世前夕所作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实际是以新文化运动为界,把章太炎的一生划作了两个阶段,即将新文化运动前的章太炎称赞为“有学问的……
董冰:赓续文化血脉 守住民族之魂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阐发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意义。文物和文……
逄锐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和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全球价值观,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重要……
邢丽菊:历久弥新 绵延不断——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几千……
张程: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天宝四年(745),开启了一个洋溢着酒精与豪情、推崇诗歌和远方的时代。
当年深秋,34岁的杜甫与45岁的李白经历了去年畅游梁宋后的暂短分别,再次相……
王蒙:让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于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遍布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更活在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乡土、我……
黎红雷:企业儒学对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
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之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在当代新儒商实践的基础上,企业儒学将古代儒家的治国理念转化为现代企业……
蒙曼:家风正 国运兴
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在家庭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具有注重婚姻、注重夫妇、注重教子的优……
李晓:让高雅艺术接地气冒热气
今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全城交响”再次奏响。在这座没有屋顶的城市音乐厅,音乐家们陆续走进上海的热门商圈、文化空间、街角花园等,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与艺……
陈来:儒学能为现代化提供适当的人文环境
应当肯定,单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单靠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但这绝不等于说只有打倒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
杜华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论语》是最佳选择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发端于唐,繁盛于宋,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最终消亡于晚清,但在千年发展历程中,书院形成了一……
钟华论: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春天里的中国,万物蓬勃,欣欣向荣。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从春天出发,亿万中国人民以蛇行千里的劲头……
李锦全 常樯 王文英:中国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承传创新与现代发展——李锦全先生访谈录
编者按:口述成史,别辟蹊径。2023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推出“尼山文库·儒学学者口述史”项目,积极探求儒学学者个人的思想学术如……
魏广帅:孔子儒学所建构的温情世界
当人们仔细品读《论语》,真正走近孔子,理解孔子之学的时候,便会发现以《论语》为重要载体的孔子儒学是饱含着温情的。儒家经典《论语》不仅仅辑录孔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