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_ 儒读汇 _ Page 15
分类: 文化
thumbnail

王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就全世界而言,在星汉璀璨的古老文化中,如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玛雅文化、两河文化、希腊与罗马文化等等,因种种原因……
thumbnail

王渝生:解码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优秀“基因”

  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没有科学精神,没有科学文化,此言偏颇矣。   中国古代产生的农、医、天、算四大科学体系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受到……
thumbnail

谷继明:南北朝儒家讲经与撰疏之再检讨

  摘要:义疏学之出现,既是儒家经学之重要阶段,亦是佛教解经学一重要环节。其实“疏”之名号,其起源当是“条分陈述”,而非牟润孙所谓讲经记录,儒家已有用其……
thumbnail

刘剑: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周易》中的君子之道

  《周易》作为先秦“六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典,其内容广博浩瀚、絜静精微,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贲·彖传》说:“……
thumbnail

郭齐勇:今天我们为何要读四书

  四书五经是我国最重要的经典。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汇集于或者说来自四书五经。学好四书是走进五经的门径、阶梯。   四书或称“四子”,指《大学》《中……
thumbnail

陈先达:哲学与答案

  据说哲学是没有答案的,只有问题,尤其是没有唯一的答案。因此,哲学是永远的提问;有答案的是科学,无答案的是哲学。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如果此说成立,哲……
thumbnail

陈晓霞:儒商鼻祖子贡

 追溯“儒商”渊源,应是两千多年前的孔门高足——端木子贡,子贡政商结合,修齐治平,成为后人称颂的儒商鼻祖。“儒商”,是一个高雅动听、令人赞羡的称谓,只……
thumbnail

陈明:《中庸》的儒教解读——以经学天人论与理学心性论为参照

  摘要:儒教说的成立除开功能考察描述,还需对其内部神学系统给出交代说明,因此,对“孔教之本”《中庸》的阐释无疑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文章认为《中庸》……
thumbnail

黄玉顺:“儒家文化”略论

  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中国文化的主流就是作为“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如果按照“周孔之道”的观念,儒家文化的内涵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但是,究竟何为“儒……
thumbnail

朱康有:论“社会美育”

  “社会美育”的提出是一个创新性的概念。它改变了以“美”为核心的教育主要停留在专业院校、专家队伍、专业人士的状况,试图把“分离的美育”推到大众普及的程度……
thumbnail

李华:中华文化发展与孔老地位变迁 ——兼与方勇先生商榷

  2022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刊发了方勇先生的鸿论《六论“新子学”》,文章从孔老地位问题入手,指出应平置“孔老”,重视老子在子学时代的开端地位,并由此展……
thumbnail

刘晓峰:《管子》三十时节的结构逻辑

  《管子》的三十时节   《管子》的三十时节内容见其“经言”一组最后两篇《幼官》《幼官图》。两篇文字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排列顺序有异。汇其内容大致如下……
thumbnail

陈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家训家规是一种以家庭为范围的教育形式,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以家训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经出现……
thumbnail

黄玉顺:孟子经典诠释学思想探赜

  【提要】孟子经典诠释学思想是一个理论系统。经典诠释的宗旨是“以正辩邪”,即通过正邪之辩,“息邪说,正人心”。经典诠释的原则是“缘情解经”,即根据作者与……
thumbnail

刘金波:礼乐相成与中和之美

  儒家元典“六经总以礼为本”,其诸多既可分拆使用又可连缀成词的两两相对相合、相辅相成的“礼”与“乐”,“仁”与“义”,“义”与“理”,“诚”与“敬”,“孝”与“悌”,“……
thumbnail

王学典:开创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的历史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是一个重大的文化史、思想史、儒学史事件,影响十分深远。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
thumbnail

孔德立:管仲之仁与诸夏之礼 ——从春秋霸政看孔子仁学的来源

  “仁”作为儒学的核心价值,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孟子引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以行仁作为人道的必然选……
thumbnail

杨华: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

  摘要:传统文献和当代汉语的用语习惯中,“礼仪之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逐渐代替了“礼义之邦”。其内在原因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礼仪之有无视为自我文……
thumbnail

郭齐勇 陈乔见:儒家的公私观究竟重“公”还是偏“私”?

  一、公私概念的分梳   关于先秦儒家的公私观,有人认为儒家提倡“大公无私”,一味“以公灭私”;有人又断定孔孟儒家支持“贪赃枉法”,是“典型的腐败”;有人认为儒……
thumbnail

朱康有:“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摘要]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现代化之路,使传统形态的中华文明跃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阶段。“第二个结合”在……
thumbnail

徐梓:传统文化教育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传统文化教育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而且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应该教或学怎样的内容?坚持怎样的原则?不同的……
thumbnail

蒙培元: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

  摘要:儒学的现代发展有三个阶段,当前是儒学进入多元文化对话时期,出现了向不同层面发展的趋势。要阐明儒学的意义,需要深入到先哲的心灵世界,通过体……
thumbnail

王杰:两岸应深化文化交流 共建命运共同体

王杰在中华文化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评社 李婷萱摄)   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于11月12日在京举办,两岸专家学者及艺术家百余人出席论坛,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thumbnail

王学典:若干年后,人们可能意识到本届尼山论坛的独特价值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庆节前落下帷幕,如何评价这届论坛?   论坛闭幕前一个傍晚,泗水之滨,新月西沉,微光轻洒。笔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儒……
thumbnail

杨朝明:学术是一种生命的归宿

   一、政道:儒家思想与新时代愿景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那您认为儒学……
thumbnail

杨朝明:为经典学习插上翅膀

“国学经典音注”丛书(全五册),刘续兵总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年9月   孔子研究院刘续兵研究员主编的“国学经典音注”丛书(含《〈大学〉〈中庸〉正音释……
thumbnail

陈来:说说儒——古今原儒说及其研究反省

  推原儒家的历史起源,古人称为"原儒",近人称为"说儒",其义则一。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古今各种有关"儒"及儒之起源的说法,反省其立论的方法;第……
thumbnail

周春健:《诗经》里的成语: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经典原文   《召南·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
thumbnail

刘余莉 聂菲璘:坚持“两个结合” 回答时代之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推进马克……
thumbnail

舒大刚 宋立林:厚植传统文化根脉,培养儒学高等人才——舒大刚教授访谈录

  宋立林:舒教授,您好!自2020年起,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国内著名高校,创新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开展研究生教育,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