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
杨朝明:以“礼”行礼 滋润心灵
从礼俗到礼仪,再到礼义,春节各种节庆习俗,集聚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我们需要温故知新,返本开新,正确认识和理解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意义,挖……
王钧林:重塑“礼义之邦”的国家形象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审视民族复兴的内涵,深切地了解到民族复兴不仅仅是指复兴我们曾经有过的人民富裕、社会繁荣……
杨朝明:读《论语·为政》有感 “为政以德”与“成德”之教
《论语·为政》开宗明义,说“为政以德”,而孔子之学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学问。
孔子施教,目标是“成之以文德”,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只有为政以德,才能……
王俊:将学问与全部生命结合 ——哲学家牟宗三的治学之道
牟宗三(1909—1995年),字离中,山东栖霞人,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新儒学八大家”之一。牟宗三治学,目的在于“点醒人的真实生命,……
郭齐勇:倪培民教授《儒家功夫哲学论》读后
倪培民先生几乎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潜心钻研儒家功夫哲学,给中国与国际哲学界贡献了这一佳构,我在此表示敬重与贺忱!是书由商务印书馆于2022年10月出版。
……
华建新:妙合神离,生命价值的深度阐释——读《泰州王门思想研究》
自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泰州学案”以降,对泰州王艮一脉学术思想的研究绵延不绝、波澜迭起。及至近现代,梁启超在《明儒学案节本》眉批中……
曹海东:学术札记与中国古代学术
札记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著述形式,又称杂识、杂录、笔记、笔谈、丛谈、随笔、随录、漫录等,今人常以“笔记”一名统之。古代札记的内容涉及广泛,包罗宏富,……
曹峰:“孔老”还是“老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他们分别引领的儒道两派,已各领风骚数千年,显然,其……
谢茂松:仁爱何以成为中华文明最具优先性、通贯性的价值?
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创造了悠远博厚的中华文明。仁爱思想始终是中华文明最具优先性、通贯性的核心价值,至今仍在影响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行为选……
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其中“统一性”就是“五个突出特……
陈彩芹:孔庙奎文阁 文脉悠长话自信
孔庙奎文阁
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奎文阁高耸独立,如同阅历丰富的历史老人,诉说着古今的沧桑巨变。奎文阁是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
孙伟:情义兼备——孔子“亲亲相隐”新解
最初引起学术界有关“亲亲相隐”争论的是《论语·子路》中的一段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
段重阳:宋明理学中的宇宙论与形而上学——从沃格林和牟宗三的差异谈起
摘要:在沃格林看来,中国思想从未完成对宇宙论的突破,即“神性根基”未在超越与开端两个方向显示自身。与之相反,在牟宗三的哲学史书写中,宇宙本……
粟品孝:探寻历代周敦颐文集编纂的动因
深度
周敦颐文集编纂始于南宋,明代衍生出《濂溪志》和《周子全书》。别集、专志和全书三大系列交互影响,主体内容非常接近,一般统称为周敦颐文集。……
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如何启迪今人?
由中国人民大学等主办的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正在福建南平举行。3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以“中华文明的宇宙观”为题,在武夷山朱熹园开讲中……
付桂生:青春化探索为戏曲传承提供新思路
日前,全本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清华大学,完成了她生命历程的第500场演出。20年前,作家白先勇敏锐地觉察到青年观众之于昆曲传承的重要性,提出“我的昆曲……
上官茂峰:浓缩孔子一生的“连环画”
《圣迹图》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生颇为坎坷,政治上并不得意,以“仁政德治、克己复礼”的主张游说诸侯,……
杨朝明:以“第二个结合”开辟文化“两创”新境界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也是文明绵延繁盛的不竭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有赖于充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力、……
唐文明:论孔子律法——以《孝经》五刑章为中心的讨论
摘要:通过对《孝经》五刑章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呈现孔子的律法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首先,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迁善之心;其次,孝是……
李清良:国学与中国之道
摘要:目前学界关于“国学”学科的设置与建设之所以存在较大争议,关键就在于对当代中国所需“国学”的实质缺乏共识。其实“国学”热的兴起和持续升温已可表明,……
杨朝明:泰山与中国文化精神
古老的泰山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被视为中国的“国山”,也是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文化名山。早在上古时期,诸多帝王便曾举行泰山封禅,以象征天命王权。……
汲取正心明德的智慧滋养——访杨朝明、颜炳罡、孔新峰
10月27日,山东省纪委监委主办的践行“两创”方针、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济宁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探索开辟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
姚海涛:孔子“同问不同答”的启示
作为中华文化绝佳代表的孔子有着多重身份,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今人讲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无论是其光辉博大的思想,还是其……
朱康有:深化对“第二个结合”的认识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到并概略阐述的“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
李宗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
谭明冉:《孟子》《庄子》中智故、心气关系比较——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
摘要:如何理解《孟子·离娄下》的性、故、智的关系和《孟子·公孙丑上》的言、心、气的关系,历来注疏争讼纷纭。本文根据解释学循环的原则,即同时代的作……
杨国荣:古典学与经学——内涵和意义
经学与古典学(classical studies)相关联,两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古典学还是传统经学,今天都面临如何走向现代的问题。……
姜义华:中华文明之灵魂
“人文化成”,出自《周易》之《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张小霞:朱熹哲学中的人与宇宙
宋人所建立的世界观对中国近世的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性的体系是由朱熹完成的。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带来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认为自然与人……